受信任的

逾半加密幣已成幽靈代幣,2025 年失敗潮恐提早爆發

10 分鐘前
yi-ling chen 更新

摘要

  • 自 2021 年以來超過 50% 加密貨幣已消失,2025 年幽靈代幣持續增加
  • 幽靈幣失敗原因:缺乏實用性、流動性及社群參與
  • 音樂與視頻代幣面臨高失敗率挑戰,難敵 Web2 巨頭與技術障礙

自 2021 年以來推出的所有加密貨幣中,超過 50% 現已不復存在。更令人擔憂的是,2025 年出現了一個新趨勢,今年推出的失敗代幣在前五個月就達到了相同的比例。

隨著今年剩下超過一半的時間,這一比例自然會上升。幣安(Binance)和 Dune Analytics 的代表告訴 BeInCrypto,這些失敗只是再次提醒我們需要推出可行的項目,這些項目應有穩固的代幣經濟學和強大的社群支持。

幽靈代幣價格飆升

CoinGecko 最近的一份報告揭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數據。在 2021 年以來列在 GeckoTerminal 上的約 700 萬種加密貨幣中,已有 370 萬種隨後消亡

在評估一個幣種是否已經結束時,會考慮多個因素。

Dune Analytics 的內容經理劉艾爾西(Alsie Liu)告訴 BeInCrypto:「當一個幣種失去所有效用、流動性和社群參與時,它被歸類為『死亡』。關鍵指標包括接近零的交易量、開發被放棄(超過 6 個月無 GitHub 提交),以及價格從歷史高點下跌超過 99%。團隊經常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消失——社交媒體帳號變得不活躍,域名過期。」

Half of all tokens launched since 2021 have died.
自 2021 年以來推出的所有代幣中有一半已經消亡。來源:CoinGecko

顯著的是,53% 的上市加密貨幣已經失敗,其中大多數崩潰集中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已經停止交易的代幣超過 182 萬個,遠超過 2024 年記錄的約 138 萬個失敗案例。

隨著今年還有七個月的時間,這一失敗增加的趨勢將繼續增長。

為何眾多加密項目失敗?

專家將加密貨幣項目高失敗率,通常被稱為「幽靈幣」,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影響加密市場的更廣泛宏觀經濟條件

CoinGecko 特別指出,經濟問題如關稅和衰退擔憂可能存在潛在聯繫,並注意到某次選舉後迷因幣發行激增,隨後的市場波動可能促成其衰退。

然而,並非所有責任都可歸咎於經濟衰退。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這些項目失敗。

幣安(Binance)發言人告訴 BeInCrypto:「常見因素包括無法找到產品市場契合,導致用戶或投資者興趣微乎其微,或項目團隊過於專注於短期投機,缺乏長期規劃,有時甚至被開發者拋棄(拉地毯)。更廣泛的問題如欺詐意圖、用戶吸引力弱、新奇驅動的炒作、財務短缺、執行不力、競爭激烈或安全失敗也會導致項目失敗。」

幽靈代幣的快速增長也伴隨著項目大量推出,特別是自 2024 年初以來。

解析生死比率

去年因迷因幣的激增而別具一格。這一新敘事特別是在Pump.fun 的推出後出現,這是一個 Solana 平台,允許任何人以最低成本發行代幣。

根據 CoinGecko 的數據,僅在 2024 年就有 300 萬個新代幣在 CoinGecko 上上市。其中一半的項目已經消亡,但另一半仍然存活。然而,2025 年的情況似乎不太穩定。

2025 年代幣發行與失敗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
2025 年代幣發行與失敗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來源:CoinGecko

儘管新代幣發行數量仍然很高,但失敗數量幾乎相等,發行僅略微超過消亡數量約一千個。

幣安(Binance)的發言人解釋:「在代幣創建門檻低的生態系統中,幽靈幣的數量最多。一般來說,那些讓新代幣發行變得非常簡單且便宜的平台,最容易出現被遺棄的代幣。在這個週期中,Solana 的迷因幣激增(例如,通過像 Pump.fun 這樣的代幣發行平台)引發了大量新代幣的出現,其中許多在最初的熱潮消退後失去了用戶吸引力和日常活動。」

更廣泛的迷因市場也遭受了特定的受挫,影響了其受歡迎程度。

截至 3 月 5 日,迷因幣的市值已大幅下降至 540 億美元,較 2024 年 12 月 5 日的 1,250 億美元高峰下降了 56.8%。這一跌勢伴隨著交易活動的顯著減少,僅在前一個月內交易量就下降了 26.2%。

某些代幣類別受到的打擊比其他類別更大。

音樂與視頻代幣重創類別

2024 年 BitKE 的報告指出,視頻和音樂是失敗的加密貨幣項目中突出的類別,失敗率達到 75%。這一高比例顯示,專注於利基市場的加密貨幣項目往往在實現長期可行性方面面臨挑戰。

劉解釋:「這些利基市場面臨採用和實用性差距。音樂代幣難以與 Spotify/YouTube 競爭,而『聽音樂賺錢』模式往往缺乏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流名人進入這個領域,但對區塊鏈技術知之甚少,代幣已成為新的圈錢生意。」

幣安的發言人指出,法律和技術障礙,如音樂許可和視頻傳輸所需的大量資源,複雜化了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的擴展。

他們進一步解釋,許多項目在沒有大量用戶採用或強大網絡效應的情況下,難以保持可持續性。

幣安(Binance)告訴 BeInCrypto:「這強調了僅有良好的概念是不夠的;加密貨幣項目還必須與已經根深蒂固的 Web2 平台競爭,應對複雜的行業挑戰,並提供實際的應用價值才能成功。如果無法與用戶行為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即使是出於良好意圖的計劃也可能淪為幽靈代幣。」

儘管失敗代幣的數量令人沮喪,但這種情況為建立能夠抵禦不利市場條件的堅韌項目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從代幣崩潰中學到什麼教訓?

潛在的代幣創建者可以從曾經流行但最終失敗的項目中學到重要的教訓。這些項目所經歷的負面結果,特別是在嚴重情況下,可以激勵新項目的負責任開發,避免類似的陷阱。

幣安提到了臭名昭著的幽靈幣案例 BitConnectOneCoin

幣安的發言人解釋:「BitConnect 曾是前十名的幣種之一,於 2018 年因被揭露為龐氏騙局而崩潰,承諾每日約 1% 的回報。投資者損失近 20 億美元。OneCoin 籌集了約 40 億美元,從未擁有真正的區塊鏈,依賴於激進的多層次營銷,最終崩潰。這兩個案例突顯了建立在炒作、不切實際承諾和缺乏可驗證技術的項目的危險。」

這些例子也為個人投資者交易代幣提供了寶貴的教訓,無論代幣是新發行的還是已經存在一段時間。

幽靈代幣的重要啟示

雖然令人擔憂,但幽靈幣數量的增加是一個重要的提醒,這些加密貨幣的崩潰通常會有明顯的警示信號。

這些案例強調了嚴格研究、驗證基本原則和保持謹慎態度的必要性,特別是在投資收益看似不切實際的情況下。優先考慮風險管理和可持續的長期因素應該超過短期的投機交易。

幣安特別強調在評估加密項目時「自行研究」(DYOR)的重要性。

幣安表示:「實際上,這意味著審查白皮書,評估項目是否解決了實際問題,驗證團隊的可信度,檢查代幣經濟學和供應分配,以及查看社群和開發活動。簡而言之,DYOR 是關於賦權和保護。它幫助投資者識別穩健的項目,並通過及早發現紅旗來避免詐騙或幽靈代幣。鑑於加密市場的快速變化,個人盡職調查仍然是安全和成功導航該領域的關鍵。」

最終,幽靈代幣的普遍存在強調了一個關鍵事實:對於加密貨幣參與者而言,徹底的研究和基本價值對於識別持久的項目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