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的主要证券交易所正在设置障碍,以应对一种日益扩张的企业趋势:将上市公司转变为以加密货币为主要储备的数字资产库(DAT)载体。
探索数字资产战略的公司现在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日益增长的压力,投资者对未来趋势感到不确定。
加密国库增长遇股市阻力据彭博社报道,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KEX)坚决反对数字资产库的转换,已阻止至少五家公司的申请。交易所的规则禁止过多持有流动资产。HKEX 的一位发言人告诉彭博社,该框架
“确保所有申请上市的公司及已上市公司的业务和运营是可行的、可持续的,并具有实质性。”
印度的主要交易所也持有同样的强硬立场。孟买证券交易所拒绝了 Jetking Infotrain 试图将与加密投资计划相关的股票上市的申请。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 Ltd.)实施严格的上限,禁止上市实体将超过 50% 的资产负债表分配给现金或等价物。这一门槛使得 DAT 模式难以维持。
然而,日本则是一个例外,接受 DAT 模式并要求适当的信息披露。该国有 14 家上市的比特币买家,包括全球第四大公司 Metaplanet Inc.,其持有价值 33 亿美元的资产。
这种开放态度加速了采用。然而,全球指数提供商 MSCI Inc. 正在考虑将加密资产超过 50% 的公司排除在外,认为它们更像是投资基金。此举可能会大幅减少被动资金流入。
DAT 公司面临高风险挑战随着 DAT 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摩擦也在增加。这些公司现在持有超过 1000 亿美元的比特币、以太坊和 Solana。超过 100 万枚比特币位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其中以 Strategy(前身为 MicroStrategy)为首,持有 640,418 枚 $BTC。
然而,近期的市场动荡已经重创了数字资产库(DAT)行业,加剧了对这些商业模式长期前景的怀疑。净资产价值(mNAV)的下降和股价波动引发了担忧。此外,许多公司依赖发行新股来资助加密货币购买,这带来了稀释风险。
操纵风险依然存在,QMMM 案例就是一个例证。BeInCrypto 报道称,该公司的股票在宣布重大加密资产库计划后飙升,但在美国监管机构指控市场操纵后迅速崩盘。
这些戏剧性的事件引发了对更严格控制的呼声。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呼吁强制进行第三方审计,以防止新的“失控的 MicroStrategy”模仿者出现。
因此,随着亚洲主要市场的监管日益严格,未来的发展将揭示监管机构的抵制是否会阻止数字资产库模式的扩张,还是仅仅迫使其在更严格的监管下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