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云服务(AWS)近日发生宕机,数以千计的应用陷入停摆,再次点燃关于 Web3 依赖中心化云厂商的争议。
这起事故暴露出:本应“永不停机”的加密平台,仍然深度依赖 Web2 基础设施才能维持运行。
主标题:中心化宕机冲击去中心化系统 副标题:区块链与DeFi受单点故障拖累2025 年 10 月 20 日,AWS 美国东部 1 区(US-EAST-1)因 DynamoDB 服务的 DNS 缺陷近乎“熄火”近 3 小时,导致全球数千个应用冻结。
此次故障于 UTC 时间 07:55 左右开始,09:35 得到恢复。
官方称根因是一个潜在的软件缺陷生成了空的 DNS 记录,最终需要人工干预才得以修复。
这次 AWS 宕机引发连锁反应,Lyft、Peloton、Roblox 等大型科技平台受影响。
加密与 Web3 行业同样遭遇大面积中断:Coinbase Advanced 高级版交易平台一度完全停摆,用户无法登录账户,也无法执行交易。
Base(Coinbase 打造的以太坊($ETH)二层网络)出现严重放缓,随着托管在 AWS 的基础设施失效,交易吞吐量断崖式下滑。
其他生态也未能幸免:Solana($SOL)出现间歇性节点故障;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遭遇 API 中断;Polygon($MATIC)的扩容方案报告了部分宕机。
这一事件将区块链“无需依赖任何单一服务器、公司或政府即可持续运行”的根本承诺置于质疑之中。
事实表明,单点故障仍在持续削弱 Web3 所追求的“不可阻挡的应用”愿景。
Fluence 联合创始人 Evgeny Ponomarev 表示:“这次 AWS 宕机再次提醒我们:Web3 的去中心化承诺,不能建立在中心化骨干之上。
每一次像 AWS 这样的宕机,都在让我们直面中心化的代价——不仅是停机时间,更是信任的损耗。”
去中心化实体基础设施网络(DePIN)提出了一种新的算力供给模型。
它不再依赖集中式数据中心,而是通过点对点市场连接全球独立供给方。
每台服务器贡献计算、存储或 GPU 资源,并通过链上验证以确保透明与可审计。
控制权是分布式的,而非由单一主体“拥有”;随着新参与者加入,网络可实现有机扩展。
这种架构以分布式部署取代了集中在单一区域的超大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分散在成千上万台独立服务器之上。
一旦某处发生故障,任务可无缝迁移至其他服务器或数据中心。
这种分布式模式也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通过盘活全球闲置算力,DePIN 服务商的效率更高,成本相较主流超大规模云厂商最多可低 85%。
例如,Fluence 正是在 DePIN 模型下构建去中心化算力网络的项目之一。
该平台连接符合通用合规标准并完成验证的数据中心服务商,使开发者无需完全依赖中心化云,就能在分布式 CPU 与 GPU 资源上运行各类工作负载。
目前,Fluence 网络已通过虚拟 CPU 提供通用计算能力,并面向 AI 与高性能任务提供基于 GPU 的处理支持。
据该公司数据,其网络横跨 9 家服务商,合计运行约 11,000 个虚拟 CPU 和 70 TB 内存。使用该网络的客户包括 Antier Solutions、NEO 基金会和 Nodes.Garden。
其他 DePIN 项目(如 Akash Network、Aethir 和 io.net)也在以类似思路打造分布式基础设施,涵盖云资源市场与大规模 GPU 聚合。总体来看,这些探索正推动 Web3 的算力层走向更加多元化。
目前,DePIN 正在重塑包括电信与交通网络、能源电网在内的实体基础设施。正如 a16z 近期 《2025 年加密行业现状报告》所述,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到 2028 年,DePIN 赛道将增长至 3.5 万亿美元。
尽管 DePIN 目前还难以在短期内与超大规模云厂商的全球体量相匹敌,但其开源基因赋予了更强的适应性。基于开放标准构建的工作负载,可以在多家服务商之间低摩擦迁移。开发者因此获得真正的可移植性,而不是被某一家厂商的 API 或计费模式所束缚。
在实践中,像 Fluence 这样的去中心化网络,已展示出开源基础设施如何把独立服务商连接成一张可互操作的“云”——既具备云的体验,又完全可移植且透明。
Evgeny 表示:
“我们的目标不是一夜之间取代 AWS,而是让迁移变得简单、让选择变得真实,”Fluence 联合创始人 Evgeny Ponomarev 表示。“当算力基于开放协议在多家服务商之间运行时,宕机将不再是系统性故障,而会变成网络可以吸收的局部事件。”
这种开放、跨服务商的云模型,提供了集中式架构难以企及的韧性路径。随着 DePIN 成熟,云本身或将走向开源,而迁移也将像重新部署代码一样简单,从而重塑可靠性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