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信任的

Base 平台盛大啟動,內容幣遭遇質疑

4 分鐘前
Tiago Amaral 撰寫
Tiago Amaral 更新

摘要

  • Base 上的內容幣:數位文化代幣還是新瓶舊酒的迷因幣?
  • Base 首個內容幣亮相:首日募資 1800 萬美元,暴跌 75% 後穩定於 960 萬美元
  • 雖然僅有一個內容幣獲得關注,Base 期望此趨勢能使其與 Solana 等鏈區分開來

內容幣是加密領域中一個新興趨勢,特別是在 Base 上受到關注。它們被定位為具有文化和病毒性驅動價值的數位內容。支持者認為這是一種新的表達形式。

批評者則認為這只是換了名字的迷因幣。Base 正在推動這一概念,希望藉此讓該鏈脫穎而出。

內容幣與迷因幣有何不同?

內容幣是加密社群中一個新概念,特別是在 Base 鏈上逐漸受到關注。根據 Base 創辦人 Jesse Pollak 的說法,內容幣「代表一個單一的內容」,其核心理念是幣即內容,內容即幣,沒有其他附加意義。

這些代幣通常在特定平台上創建,例如 Zora。

基本上,創作者設計它們為獨立的數位內容,通過文化影響力、病毒性或迷因價值來推動代幣的價值,而非依賴任何實用性或基本支持。

Jesse Pollak, Base founder, on X.
Base 創辦人 Jesse Pollak 在 X 上。

儘管這個詞越來越受歡迎,但並非所有人都信服。用戶 Kash (@kashdhanda) 對此表示不屑,稱「內容幣只是迷因幣的另一個名稱」。他還指出,「迷因幣實際上更接近於金融內容,而非金融本身。」

在 Base 工作的 David Tso (@davidtsocy) 則持更支持的觀點,將內容幣比作「Instagram 貼文和 TikTok,能即時展現其價值。」

Base Is For Everyone 是另一個迷因幣嗎?

Base is for everyone 是第一個由 Base 正式推出和推廣的內容幣。它一經推出便引起轟動,市值在數小時內接近 1,800 萬美元。

在達到高峰後不久,該代幣暴跌近 75%。自此之後,市值已顯示出復甦跡象,目前約為 960 萬美元。

該幣在活動方面獲得了顯著的關注,目前擁有近 21,000 名持有者,過去 24 小時內超過 29,000 筆交易,日交易量接近 900 萬美元。

Base is for everyone Market Data and Price Chart.
Base is for everyone 市場數據與價格圖表。來源:Dexscreener

Base 正利用這一勢頭推動更廣泛的敘事:所有內容都應該上鏈。Base 積極運用這一理念,將內容幣定位為一種新的網路原生表達形式,每個代幣代表一段永久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位文化。

然而,儘管有這種推動,Base is for everyone 仍是唯一一個有顯著突破的內容幣——大多數其他幣種尚未突破 10 萬美元的市值門檻。這一概念旨在通過文化相關性而非純粹投機來區分自己與典型的迷因幣,但許多人仍持懷疑態度。

批評者認為,內容幣只是迷因幣的新包裝。然而,如果這一趨勢興起,Base 有可能超越其他鏈,如 Solana。這將通過捕捉這一敘事並推動其生態系統中的獨特用戶活動來實現。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

pfp_bic.png
他是一位從市場營銷專業轉行的程式設計師,熱衷於程式設計、數據、加密貨幣和寫作。他擁有市場營銷與廣告學位,並獲得哈佛商學院的顛覆性策略認證。他喜歡查詢區塊鏈數據,並發掘數據集中隱藏的寶貴見解。
閱讀完整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