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2025 年在幣安(Binance)上架的代幣中,僅有 11.1% 獲得正回報。
這一下降顯示幣安的上架可能不再提供過去那樣的豐厚機會。
幣安上架仍是成功指標嗎?
幣安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長期以來被視為加密項目和投資者的黃金門票。在幣安上架通常意味著可信度,並因增加的曝光率和流動性而承諾顯著的價格上漲。然而,近期數據為投資者描繪了一幅黯淡的圖景。
一位 X(前稱 Twitter)上的分析師透露,今年幣安上架了 27 種新代幣,但其中只有 3 種獲得了正回報。
「我分析了 2025 年所有幣安上架的代幣,結果慘不忍睹。只有 3/27 的代幣獲得正回報:FORM、RED 和 LAYER。」該貼文寫道。

其餘24 種代幣大幅下跌,平均損失達 44%。例如,Bio Protocol(BIO)和 Cookie DAO(COOKIE)自上架以來分別暴跌 90.9% 和 82.0%。
根據分析師的說法,這突顯出 2025 年在幣安購買代幣幾乎沒有盈利機會。因此,許多投資者實際上成為了他人的退出流動性。
他還警告說,這種盈利能力的下降可能對更廣泛的加密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分析師指出,當像幣安這樣的交易所上架低質量代幣時,可能會損害新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整體看法。新手看到大量失敗的代幣,可能會開始認為整個加密領域都是欺詐性的。
Dethective 解釋說,上架代幣不僅僅是讓其可供交易。這代表了一種合法性的標誌,意味著項目已通過某些質量檢查,以獲得在如此知名平台上架的資格。這種認可對於影響投資者信任至關重要,強調了主要交易所在維護市場誠信方面的責任。
分析師表示:「這就像披薩店偷偷在每個披薩上加鳳梨。某個時候,人們會發現這是騙局,然後停止購買。」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顯示,這一下降不僅限於新上市的代幣。事實上,2024 年在幣安(Binance)上市的所有代幣都出現了負面表現,損失範圍從 23% 到超過 95%。
一位用戶表示:「幣安正在扼殺他們現在列出的每個代幣。」
這些數據引發了對所列項目質量的嚴重質疑。BeInCrypto 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2025 年中心化交易所的代幣上市激增。然而,這一增長伴隨著大量低質量代幣的湧入,通常是迷因幣或缺乏基本價值的項目。
儘管如此,幣安(Binance)的前 CEO 趙長鵬(CZ)仍堅持認為,上市一個幣不應直接影響其價格。雖然這提供了流動性,可能導致短期價格波動,但 CZ 強調,項目的發展最終應決定價格。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