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稀释交易”这一加密叙事正日益流行。其核心是从政府支持的资产(如债券或法币)撤出,转向黄金或比特币($BTC)等“硬资产”。
Bitwise 首席投资官(CIO)Matt Hougan 近日在 X 表示,“货币稀释交易”理论正迅速升温,并将一路流行至 2026 年。那么,这一理论到底是什么?为何此时受到追捧?
比特币贬值交易理论解析“货币稀释交易”理论在 $BTC 语境下,指的是投资者买入比特币($BTC),以对冲法币价值下滑。
当各国政府通过举债与货币刺激扩张货币供给时,每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个过程被称为“货币稀释”。
$BTC 供应上限为 2,100 万枚,且不受央行控制,因此成为对冲这种侵蚀的优选资产。
在这一框架下,$BTC 更像是一种“数字硬资产”,与黄金相似。当市场对传统货币的信任减弱时,它有助于守住价值。
随着全球债务攀升、通胀担忧挥之不去,这一交易逻辑正不断升温。投资者据此将 $BTC 视为更广泛资产配置中的一环,用以防范财富被货币稀释。
加密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立了比特币($BTC),背景正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其创世区块(2009 年网络上线时生成)嵌入了一条指涉银行纾困的消息。
因此,尽管 $BTC 创始人的真实身份仍笼罩迷雾,但这项加密资产的诞生,显然旨在回应并缓解传统金融体系的动荡。
“我认为,$BTC 的核心论点始终是‘货币稀释交易’的某种变体。”加密做市商 Efficient Frontier 高管 Andrew Tu 表示。“从创世区块开始,中本聪就引用了有关银行纾困的报道。”
整体来看,金融市场对美国政策的反应极为敏感。这也是为何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市场常常说变就变、情绪随时翻转。
最近一次因关税担忧引发的10 月 10 日市场暴跌就是明证。尽管如此,市场随后也几乎同样迅速地修复反弹。
事实上,从更长周期看,尽管每周波动起伏不定,过去一年里比特币价格仍上涨了 50%。
货币贬值对比特币与加密市场多空影响“币值稀释”(debasement)这个词听起来相当严肃,似乎值得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
不过,在剧烈震荡、且常受美国政策制定者或全球事件左右的市场中,它也可能更像是一种用来叙事的标签。
而对市场日复一日跟踪研究的人,或许对“币值稀释”有不同解读,整体情绪也更偏谨慎甚至偏空。
“尽管充满不确定性,而且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2023 年极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和/或熊市,2024 年的可能性更高,到了 2025 年则是五五开,”Globe 3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Jeff Emrby 表示。“现在下定论仍为时过早,但我们预计 2026 年将再迎一个牛市之年。”
如果正如 Bitwise 的 Hougan 预测的那样,到了 2026 年“币值稀释交易”成为市场热议话题,长期看好比特币的人并不会感到意外。
过去,人们把这类理念称为“自由意志主义”或“密码朋克”。当年它并不时髦,直到 2016 年前后都属于比特币的反主流文化气质的一部分。如今,它或许已开始进入主流。
比特币资金轮动“这几乎就是比特币价值叙事的根基,”Paramount Digital 投资总监 Witold Smieszek 称。“从这个角度看,对于那些因经济学与密码朋克价值观而进入加密领域的老一代而言,这并不新鲜。”
与只有比特币可选的密码朋克年代相比,如今潜在的加密投资者拥有更多选择。
随着各类一层公链(Layer-1)兴起,加之监管环境更为友好,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不同公链,这可能会显著推升其底层代币的价值。
不过,最契合“币值稀释”叙事的,恐怕还是比特币。
“$BTC 由于严格的供应上限,一直被比特币拥趸视为对冲当下法币体系的工具,”Efficient Frontier 的 Tu 表示。
自 2020 年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印钞以来,包含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广义货币 M2 总量已从约 15 万亿美元跃升至超过 20 万亿美元。
宽松且廉价的资金推动资金轮动至比特币($BTC),价格随之走高——在 2020 年封锁期间,$BTC 一度低至 4,000 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宏观事件来临时,不会出现资金反向流出。
剧烈波动也许并不“友好”于缺乏经验的加密持币者,但对交易员而言却是利好。根据数据聚合平台 Newhedge,各大交易所的比特币($BTC)日成交量约为 170 亿美元。
“如果因为 AI 泡沫破裂等因素导致市场崩跌,那么在中期跑赢之前,我们很可能仍会看到 $BTC 与整体加密市场,甚至黄金,在短期内同样随之下挫。”Efficient Frontier 的 Andrew Tu 补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