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指示國有銀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一舉措加強了各國尋求替代主要儲備資產的趨勢。在某些情況下,比特幣已成為一個可行的競爭者。
BeInCrypto 與 VanEck、CoinGecko、Gate.io、HashKey Research 和 Humanity Protocol 的專家進行了交流,以了解比特幣作為美元替代品的崛起及其在全球地緣政治中可能產生的更大影響力。
去美元化浪潮來襲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中國人民銀行現已指示國有銀行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升級之際,減少購買美元。
中國是眾多尋求減少對美元依賴的國家之一。俄羅斯,與其南方鄰國相似,在入侵烏克蘭後,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制裁。
美國、歐盟、英國及其他盟友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制裁,針對其央行和主要金融機構,並限制部分金融機構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作為回應,俄羅斯停止在莫斯科證券交易所(MOEX)交易美元和歐元。最近,BeInCrypto 也報導俄羅斯已悄然使用比特幣進行國際貿易以規避制裁。
此外,俄羅斯主要商品生產商 Rosneft 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顯示出向人民幣轉移的趨勢,並因制裁而遠離西方貨幣。
這種全球範圍內遠離主要儲備貨幣的趨勢不僅限於受西方制裁的國家。印度為增加盧比的國際使用,已達成以印度盧比(INR)購買石油的協議,並與馬來西亞以 INR 進行貿易。
該國還致力於與其他九個央行建立本地貨幣結算系統。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考慮美元主導地位的替代方案,比特幣已成為一種可行的貨幣工具,可以作為替代儲備資產。
為何各國轉向比特幣以獲取貿易自主
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國際貿易以外用途的興趣也在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俄羅斯據報導已使用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結算部分能源交易。
VanEck 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向 BeInCrypto 表示:「今年,比特幣的主權採用正在加速,因為對能夠繞過美元制裁的中立支付系統的需求正在增長。」
兩週前,法國數位事務部長提議利用國有能源巨頭 EDF 的剩餘產能來挖掘比特幣。
上週,巴基斯坦宣布了類似計劃,將部分剩餘電力分配給比特幣挖礦和人工智慧數據中心。
同時,4 月 10 日,新罕布什爾州眾議院以 192 票對 179 票通過了HB302 比特幣儲備法案,並送交參議院審議。此舉使新罕布什爾州成為繼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和奧克拉荷馬州之後,第四個通過此類法案的州。
如果 HB302 獲得參議院批准並簽署成為法律,州財政部長可以將一般基金和其他授權資金的 10% 投資於貴金屬和特定數位資產,如比特幣。
根據業內專家的看法,這僅僅是個開始。
VanEck 預測比特幣將成為未來儲備資產
Sigel 預測,比特幣將在 2025 年成為主要的交易媒介,最終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之一。
他的預測顯示,比特幣可能會結算全球 10% 的國際貿易和 5% 的國內貿易。這種情況將導致各國央行持有 2.5% 的資產為比特幣。
他認為,中國最近的去美元化將促使其他國家效仿,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Sigel 表示:「中國的去美元化努力已經產生了二級和三級效應,為比特幣等替代資產創造了機會。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積極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持有,並推動以人民幣或mBridge 項目等機制進行跨境貿易時,這向其他國家——尤其是與西方關係緊張的國家——發出信號,美元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CoinGecko 研究主管鍾揚表示,這些努力可能對美國的主導地位造成災難性影響。
鍾揚向 BeInCrypto 表示:「中國或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更廣泛去美元化努力將威脅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這可能對美國及其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因為這將導致各國減少持有美國國債,而美國依賴這些國債來為其國債融資。」
然而,美元和其他主導貨幣的強勢已經顯現出疲軟跡象。
全球貨幣貶值浪潮來襲
Sigel 的研究顯示,全球四大強勢貨幣——美元、日圓、英鎊和歐元——在跨境支付中逐漸貶值。
這些貨幣的貶值為比特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提供了增長的空間。
Sigel 補充:「這一轉變不僅僅是為了推廣人民幣,也是為了減少對美國制裁和 SWIFT 等支付系統政治化的脆弱性。這為中立、非主權資產——尤其是數位原生、去中心化且流動性高的資產——打開了大門。」
比特幣不受任何國家控制,這一特性使其有別於傳統貨幣。
比特幣魅力:非主權替代選擇
與法定貨幣或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不同,比特幣不受任何單一國家影響,這使其對某些國家具有吸引力。
對於 Humanity Protocol 的執行長兼創辦人郭泰倫來說,近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強了這一信念。
郭泰倫告訴 BeInCrypto:「在地緣政治對峙期間,對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信任受到侵蝕。比特幣以其透明的帳本和去中心化的治理,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價值儲存和點對點結算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中立、非主權選項更受青睞的情況下。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無意中促進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創新和採用。」
由於比特幣的供應量有限,對於那些本地貨幣因通脹而貶值的國家來說,它提供了一個更安全的選擇。
HashKey Research 的研究總監郭凱文表示:「比特幣由於其稀缺性和去中心化特性,與集中的法定貨幣系統完全不同,不受貨幣政策變動的影響。因此,它可以作為對抗法定貨幣貶值或地緣政治風險的避險工具。特別是在通脹上升或美元霸權受到挑戰的背景下,配置一些比特幣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為投資者提供更強的資產保護。」
基於這些原因,專家們不預期比特幣會完全取代法定貨幣,而是為某些情況提供重要的替代方案。
替代品還是另類選擇?
儘管比特幣相較於傳統貨幣具有多項優勢,Gate.io 的 Kevin Lee 不認為其最終採用會導致貨幣儲備系統的全面改革。
Lee 向 BeInCrypto 表示:「比特幣因其獨特的技術特性,如固定供應、去中心化治理和無國界的可及性,越來越受到認可。然而,我不認為它是為了取代傳統法定系統,而是作為其替代方案,適用於各種商業用途,特別是多元化和長期價值保存策略。」
郭凱文同意這一觀點,並補充指出,比特幣的吸引力將因情況而異。
他表示:「各國可能會根據自身經濟需求選擇性地採用比特幣,但其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跨境匯款、規避制裁和對抗通脹等利基市場。」
比特幣必須先解決多項缺點,才能在長期競爭中真正脫穎而出。
比特幣廣泛採用面臨哪些挑戰?
由於比特幣相對較新且尚未完全發展,存在一些缺陷,阻礙了大規模採用。
李解釋:「與任何新興資產類別一樣,比特幣面臨固有挑戰,包括市場波動、監管框架演變、基礎設施成熟度和週期性炒作等因素,這些可能影響其短期採用速度。」
關於這一點,郭補充道:
「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使其目前不太適合日常交易或作為主要儲備資產。此外,如果主要國家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或敵對的加密政策,儘管宏觀趨勢有利於比特幣,仍可能減緩其採用速度。」
同時,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中佔據優勢,這一領域目前由穩定幣主導。穩定幣的競爭優勢不容忽視。
郭,HashKey Research 的研究總監,向 BeInCrypto 表示:「由美元穩定幣(如 USDT 和 USDC)代表的加密資產,正迅速佔據跨境支付和區塊鏈交易的主要市場。穩定幣因其與美元掛鉤,波動性低,成為國際交易和資金轉移的首選工具,而比特幣則更多用作價值儲存或投機資產。」
比特幣網絡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全球需求。
比特幣網絡承壓自年初以來,儘管比特幣表現強勁,但其網絡活動卻顯著放緩。了解更多。
郭表示:「比特幣網絡的使用率正在下降,其鏈上交易費用已降至 2012 年以來的最低點,顯示出網絡活動正在逐漸減少。」
最新數據證實了這一點。自 2024 年最後一季度以來,比特幣交易數量大幅下降。根據 Glassnode 的數據,11 月比特幣交易超過 610,684 筆,但到 4 月時已降至 376,369 筆。

比特幣活躍地址的數量呈現出類似的情況。去年 12 月,該網絡擁有近 891,623 個地址。如今,這一數字為 609,614。

這一下降顯示出其區塊鏈在交易、使用和採用方面的需求減少,意味著使用比特幣進行轉賬、商業或應用的人數減少。
同時,比特幣網絡還必須確保其基礎設施足夠高效,以滿足全球需求。
比特幣能否擴展至全球使用?2018 年,Lightning Labs 推出了 Lightning Network,以降低加密貨幣交易的成本和時間。目前,比特幣網絡每秒只能處理約 7 筆交易,而 Visa,例如,則能處理約 65,000 筆交易。
郭,HashKey Research 的研究總監解釋:「如果擴展解決方案(如 Lightning Network)未能普及,比特幣每秒僅能處理約 7 筆交易的能力將難以支持全球需求。同時,隨著比特幣區塊獎勵逐漸減半,礦工收入的下降可能威脅到網絡的長期安全。」
儘管地緣政治變化與比特幣的固有特性無疑為其作為美元替代品甚至潛在儲備資產的採用創造了空間,但仍存在重大障礙。
實現比特幣的主流採用取決於克服擴展性、波動性、監管障礙、穩定幣競爭,以及確保網絡安全。
目前的情勢顯示,比特幣將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短期內完全顛覆既有規範似乎不太可能。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