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指责美国秘密扣押了价值约 130 亿美元的 127,000 枚比特币,称这是一起由国家支持的网络行动,这些比特币源自 2020 年 LuBian 矿池黑客事件。
然而,美国对此予以否认,称这批比特币是在一起完全独立的欺诈案件中合法扣押的。这一争议再次引发了全球对数字资产主权的关注。
LuBian 资金引发主权争端据报道,中国指责美国以执法行动为名扣押了从 LuBian 黑客事件中追回的资金。
据称,美国司法部(DOJ)对这些指控进行了反驳。美国方面表示,比特币的扣押是合法的,源于对柬埔寨商人陈志(Chen Zhi)的一项欺诈调查,该商人被控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进行加密诈骗和人口贩卖活动。
上个月,司法部提起了一项民事没收案件,寻求控制约 127,271 枚比特币,价值超过 150 亿美元。美国官员表示,此举是与国际合作伙伴协调进行的,以补偿陈志网络的受害者。
区块链分析公司 Arkham Intelligence 跟踪了与 LuBian 相关钱包的活动。报道称,其中一笔主要的比特币转移发生在司法部的案件公开之时。
这一发现成为中国质疑华盛顿说法的焦点。
北京政府的网络安全机构认为,这些转移的时间与标准的执法扣押时间不符。
相反,该机构暗示这些动作表明美国可能比官方承认的更早获得了比特币的访问权限。
此次中美之间的最新争端再次引发了关于数字资产主权的讨论。
比特币成为地缘政治工具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围绕比特币的拉锯战突显出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超越国界的资金。专家表示,加密执法已演变成一种地缘政治工具。
比特币作为一种非主权资产,使各国能够通过法律系统和技术扩展其影响力。
此外,金融稳定理事会警告称,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存在显著缺口。他们指出,在缺乏统一框架的情况下,各国常常为了战略利益而独立行动。
与此同时,北京的挫败感源于其对西方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和金融监控领域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担忧。
中国视美国对数字系统的控制为一种经济杠杆,为此,已推广自身的区块链标准和数字人民币作为应对措施。
美国则通过强势的执法手段来扩展其司法管辖范围,并在跨境加密操作中巩固其地位,这在丝绸之路和Bitfinex等案件中可见一斑。
然而,批评者警告称,这种碎片化的策略可能会破坏国际信任。
如果缺乏协调,主要国家可能会实施各自的正义标准,将加密货币没收变成国家博弈的工具,而非有效的犯罪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