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加密货币战略正将货币转变为国家治理的武器。根据中国中央党校的刊物《学习时报》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数字资产如今正在塑造战争和金融格局。
该研究将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描述为“金融动员”的工具。它们使国家能够在银行倒闭或制裁加剧时重新引导流动性。区块链网络被称为“数字物流前线”,将经济生存与国家安全相结合。
数字货币成地缘政治工具研究指出,战场如今已延伸至金融领域。加密货币构成了“全面战争”的基础设施,融合了威慑、资本动员和社会稳定。通过数字化资金流动,北京可以在全球金融破裂时维持流动性、资助国防工业并支持国内需求。
研究还概述了“全面战争、混合战争和数字金融战争”的三位一体,声称数字账本支撑着国家的韧性。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结算在这一框架中作为战略资产运作,旨在独立于美国制裁和 SWIFT 网络之外。
“数字货币已成为混合战争中的战略资产,在战时重塑跨境资本流动。”
— 学习时报(2025)
这一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趋势。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指出,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从 2000 年的 71% 下降到 2024 年的 58%。他写道,各国政府“出于地缘政治原因正在远离美元……而企业仍然偏爱其流动性。”
与此同时,北京的 mBridge 项目——连接中国、沙特阿拉伯、泰国和阿联酋的 CBDC——旨在绕过 SWIFT,建立一个超出美国影响范围的平行网络。对于中国而言,区块链不仅意味着速度,更代表在经济压力下的自主权。
TRM Labs 2025 加密犯罪报告显示,数字资产在地缘政治战场的两侧运作。受制裁的交易所,如俄罗斯的 Garantex 和伊朗的 Nobitex,处理了超过 85% 的流入受限市场的非法资金。
恐怖组织,包括哈马斯、真主党和 ISIS 附属机构,利用 TRON 上的 USDT 等稳定币筹集资金。结果,以色列冻结了相关账户中的数百万美元。数字金融曾被誉为无国界的创新,如今却成为控制和执法的领域。
网络防御转向软实力展示军事理论家Jason P. Lowery在《Softwar》中提出,比特币是一种“非致命的力量投射形式——一种由电力而非爆炸物保障的数字防御系统。”这一观点现已影响北京将区块链视为韧性和威慑的基础。通过将货币控制嵌入代码中,国家可以通过网络而非军队来投射力量。
2025 年,《Technologies》的一项评审发现,区块链通过安全通信、不可篡改的物流和量子安全认证来“加强军事行动”。研究人员表示,分布式账本可以增强指挥系统和供应链的抗网络或物理攻击能力。这些发现表明,加密基础设施正从金融领域转向国防,连接数据完整性、资金灵活性和操作信任。
地缘政治分歧正在加剧。西方政府旨在限制加密货币的军事化,而中国则将其嵌入国家政策。正如艾肯格林所警告的,“地缘政治是双刃剑。”取决于谁构建这些轨道,加密货币可能削弱或加强美元的主导地位。最终,北京的混合模式——结合经济控制与技术主权——表明下一场大国竞争将在市场或网络空间展开,并跨越连接它们的分布式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