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正在探索使用人民币稳定币进行石油交易的可能性,此举可能显著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
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最近披露计划,将开始研究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结算和支付的可行性。
中石油提及稳定币支付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将在即将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上讨论扩大人民币稳定币的使用。
中国政府将稳定币视为扩大人民币全球影响力的有力工具。目前,人民币在SWIFT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仅为2.88%,远低于美元的47.19%。
石油支付传统上是全球主导货币的领域。如果能在石油贸易这样的重要支付渠道中占据一席之地,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
中国在石油贸易中一直采用“石油人民币”的策略,尤其是在与俄罗斯的交易中。这实际上是效仿美国的石油美元模式。例如,到2024年,中俄两国之间90%的贸易将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绕过美元。
CNPC表示正在密切关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稳定币牌照趋势,这可能被解读为其有意成为稳定币发行者。如果像CNPC这样的顶级能源公司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交易,结算时间和成本可能会大幅降低。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分配角色。香港正在承担枢纽的实际角色,并已实施和运营稳定币监管体系。
中国对稳定币反应不一中国国内的公众反应也显示出对这一想法的强烈支持。在社交媒体上,一些评论者称人民币稳定币是“好消息”。他们认为这可以为普通中国人创造一个更清洁的资金渠道,并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
分析人士强调了其在“一带一路”贸易中的潜在作用,以及作为对抗美元在全球稳定币市场中主导地位的战略回应。这些欢迎的声音突显了人们对稳定币能够增强中国在海外金融影响力的期望。
与此同时,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完全接受稳定币。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出了强烈警告,他认为稳定币的流通可能导致“货币超发”,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还可能通过杠杆放大风险。
他还质疑代币化系统是否能够现实地取代传统的账户支付方式。周小川警告称,投机性滥用和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潜在威胁值得关注。他的言论突显了北京内部的谨慎态度,即便政策顾问们正在推动更广泛使用数字货币。
与此同时,上海正在建立一个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主要监管机构将被分配具体的实施任务。预计中美两国在发行稳定币方面的竞争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