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美国通过了 GENIUS 法案,成为全球数字美元的标杆,这是首个联邦稳定币框架。通过这项法案,华盛顿确认了美元支持的代币将成为数字结算的基础。
这一举措在亚洲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中国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在促进人民币使用的同时,保持严格的资本管制。香港则通过其于 8 月 1 日生效的新许可制度提供了一个折中方案。
香港放宽政策大陆收紧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发行方持有 2,500 万港元的资本,维持独立的流动性储备,并遵循反洗钱标准。目前尚未颁发任何许可证。
在中国大陆,中国人民银行重申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其优先事项。北京已打击与 Tether 相关的转账,并禁止企业直接持有加密货币,限制其通过离岸子公司或香港上市产品进行接触。
代币化与基础设施推进“更广泛的挑战在于其金融行业的保守文化。”香港数字金融协会的 Emil Chan 在 CNN 的采访中表示。
香港将稳定币规则与更广泛的代币化努力结合起来。8 月 7 日,监管机构推出了全球首个现实资产(RWA)注册系统,以标准化数据和估值。官员们还在就托管和场外交易规则进行咨询。
“这使得香港几乎领先于其他任何亚洲司法管辖区……这将成为其他地区的蓝图。” — Animoca Brands 的 Yat Siu 在 CNN 中表示。
私人活动反映了这一势头。汇丰银行推出了用于贸易融资的区块链结算,而中国资产管理(香港)推出了亚洲首个代币化零售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黄金和绿色债券也为生态系统增添了活力。

分析师表示,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仍不太可能实现。离岸人民币存款总额不到 1 万亿元,而在岸人民币超过 300 万亿元,储备不足以支持大型发行方。与港币或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更具可行性。
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已经吸收了大量的美国 国债。以港币为基础的代币也会将需求与该城市的美元挂钩联系起来,反而会加强美元的地位。
香港的谨慎开放与北京的禁控政策形成对比。预计早期的稳定币牌照将颁发给主要银行和科技集团,首批批准目标定在年底前。
地区声音呼吁由新加坡和阿联酋牵头建立多货币稳定币联盟,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提升跨境流动性。
目前,香港的牌照制度和代币化推动使其在亚洲竞争对手中占据领先地位。
然而,高昂的合规成本和保守的金融文化可能会减缓采用速度,使得美元挂钩的代币在该地区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