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為生活在戰爭、流離失所和經濟困境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網。在烏克蘭等國,數位資產的可及性、低交易成本和無中介特性,自俄羅斯入侵以來,讓公民對其財務有了一定的控制權。
BeInCrypto 與 Hacken、Rewump、Grassroots Economics 以及 Namada & Anoma 的代表討論了流離失所人口在獲取傳統金融服務時面臨的挑戰,以及數位資產如何成為生命線。
戰爭如何削弱烏克蘭人對傳統金融的使用?
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人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極為有限。許多銀行分行因安全考量、損壞或員工無法上班而被迫關閉。烏克蘭國家銀行對 ATM 提款設限。
俄羅斯的攻擊故意針對該國的電力網,導致烏克蘭人陷入黑暗,無法穩定連接網路。該國已習慣於定期停電,這限制了行動銀行的使用,並加重了對現金的依賴。
Hacken 的 CEO 兼聯合創始人 Dyma Budorin 告訴 BeInCrypto:「當戰爭爆發時,不僅是物理基礎設施崩潰——電力中斷,城市被佔領,日常生活停滯。在極度不確定的時期,恐慌蔓延。人們急忙湧向 ATM,急於提取現金。」
由於嚴峻的情況和適應的需要,烏克蘭人尋求其他替代方案以維持一定程度的財務自主。許多人在加密貨幣中找到了答案。
Grassroots Economics Foundation 創辦人 Will Ruddick 表示:「數位資產如社群流動性池和鏈上互助網絡,能在戰亂國家中提供無需信任的點對點交易,這些國家的傳統機構可能已無法使用或運作。由於衝突國家的本地貨幣常出現惡性通膨,數位資產也是法幣的絕佳替代方案,而援助或匯款支付依賴的集中機構可能不穩定或受政治控制。」
雖然烏克蘭在戰前是數位資產採用的領導者,但自 2022 年以來,其使用率大幅增加。
加密貨幣在資助烏克蘭援助中的角色自戰爭開始以來,支持烏克蘭的活動已利用區塊鏈技術作為募款捐贈的方法。根據 Elliptic 的報告,他們已籌集超過 2.121 億美元的加密資產,主要是捐贈給烏克蘭政府的官方錢包。在戰爭的第四天,已籌集約 3,000 萬美元。
Ruddick 表示:「加密產業團結起來支持烏克蘭,提供了直接貢獻救援工作和支持政府的新方式。從醫療援助、平民救濟到防禦設備,這些資金在烏克蘭危機時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s)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已成為促進烏克蘭加密貨幣籌款的重要工具。
根據 Elliptic 的數據,這些新技術共籌集了超過 7800 萬美元的捐款以支持該國。NFT 活動在這一廣泛努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約佔籌集資金的 10%。
Budorin 補充道:「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了高價值單筆捐款的最強大渠道。Vitalik Buterin 至少捐贈了 500 萬美元,Gavin Wood 捐贈了 580 萬美元。此外,UkraineDAO 的國旗 NFT 銷售籌集了 675 萬美元。」
同時,加密資產也為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提供了重要的財務靈活性。
烏克蘭流離者面臨哪些財務挑戰?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數據,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近 700 萬難民逃離烏克蘭。同時,約有 370 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
Rewump 創始人 Sergii Malomuzh 解釋說,流離失所者在獲取傳統金融服務時面臨多重障礙,包括重要身份證明的丟失、由於缺乏當地銀行而無法在國外進行交易、高昂的國際轉賬費用,以及其國家貨幣的不穩定性。
Malomuzh 表示:「數位資產可以透過提供不需實體文件的金融服務,克服這些挑戰,不受地理限制影響,降低國際轉帳成本,並能在不依賴銀行的情況下運作。它們也能透過穩定幣來保存價值。」
雖然現金是另一種選擇,但攜帶全部積蓄的實體現金會使難民成為易受攻擊的目標。
數位現金與實體現金之爭
除了難民攜帶大量現金的不便之外,數位資產提供的安全性迅速成為那些被迫逃離家園者的重要優勢。
Budorin 表示:「對於難民來說,攜帶現金穿越邊界不僅不切實際,還很危險,因為他們已經是易受攻擊的人群,面臨被盜、遺失或剝削的風險。將積蓄以數位形式保存提供了一個更安全的選擇,讓他們能夠安全地存取和轉移資金,避免實體現金相關的風險。」
數位資產能夠繞過傳統銀行障礙,直接轉化為流離失所時所需的速度和效率。
馬洛穆茲補充表示:「此外,數位資產允許金融交易在不依賴銀行的情況下進行,這在這些情況下至關重要。其低交易費用和高流動性也使其對用戶友好。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著資金可以快速發送到受衝突或災難影響的地區,繞過傳統金融系統中常見的延遲。這使人們即使在銀行可能失敗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對其財務的控制。」
然而,即使加密貨幣在戰亂條件下有許多優勢,仍有顯著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考量。
隱私風險有哪些?
Adrian Brink,Namada 和 Anoma 的聯合創始人,強調匿名和假名隱私特徵之間的明顯差異。前者指的是完全未知的真實世界身份,而後者則指未直接揭示的身份。
Brink 告訴 BeInCrypto:「一個大風險是人們在不了解權衡的情況下採用加密貨幣,隱私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人們認為這些系統是匿名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特別是在你無法信任統治國家或對手監控網絡以針對反對派的地方。」
大多數流行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假名的。與用戶錢包地址相關的所有交易都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雖然用戶的名字不會直接顯示,但各種方法最終可以將活動與其真實身份聯繫起來。
Brink 表示:「公共區塊鏈缺乏隱私是一個重大問題。將人們的身份與加密捐款聯繫起來,會使他們面臨監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我們迫切需要在使用區塊鏈時保護人們敏感數據的能力。」
當整個人口處於危機中時,這些風險會加劇,可能導致對政治對手或特定目標的報復。
Brink 總結道:「當人們的身份可以與其鏈上活動聯繫起來時,他們的生命可能會受到威脅,因此我們確實需要推動隱私保護系統的採用和認識。教育在這裡將是關鍵。」
最終,全球專注於理解、解決和有效減輕區塊鏈網絡中固有的隱私風險的努力,將釋放數字資產的未來潛力,為受衝突影響的人口提供更大的金融韌性。
克服這些隱私問題將使數字資產在戰爭和人類流離失所的背景下成為更強大的工具。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