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加密行业在自动化威胁中重塑托管和身份规则

28日 十一月 2025年 02:17 PST
值得信赖

近十年来,加密货币安全的理念可以浓缩为一个令人恐惧且简单的口号:“不是你的私钥,就不是你的币。” 这是一种对自治的呼唤,将银行级别的安全责任放在了个人的肩上。然而,随着我们迈入 2025 年及以后,这种叙述开始出现分化。

如今,那个孤军奋战、守护一张写有 24 个单词纸条的形象不再是加密安全的终极体现。

现今,行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现实。我们正进入一个新时期,人工智能撰写的钓鱼邮件几乎与现实无异,机构资金要求既流动又无懈可击的托管解决方案,而我们的链上身份正变得和我们持有的资产一样有价值。

为了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采访了一组正在构建这一新数字堡垒的行业领袖:Arthur Firstov,Mercuryo 的首席商务官;Federico Variola,Phemex 的首席执行官;Vivien Lin,BingX Labs 的首席产品官和负责人;Lucien Bourdon,Trezor 的比特币分析师;Vugar Usi Zade,Bitget 的首席运营官(COO)以及 Bernie Blume,Xandeum Labs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他们的见解描绘出一个金融生态系统的蓝图,该系统正从静态防御转向动态、分层和智能化的信任架构。

人性因素:区块链不变软肋

尽管 ERC-4337 账户抽象和生物识别认证的到来,大多数安全漏洞的根源依然顽固地是人为因素。作为数字财富主钥匙的“种子短语”既是一个功能,同时也存在缺陷。它提供了完全的控制,但也要求用户绝对的完美。

然而,威胁环境已经演变。我们不再只是处理来自虚构尼日利亚王子的拼写错误邮件,而是正面对人工智能增强的社交工程攻击。

硬件钱包创新者 Trezor 的比特币分析师 Lucien Bourdon 表示,虽然攻击者的工具愈加复杂,但防御策略必须保持极简。人工智能驱动的攻击复杂性往往使用户偏离冷存储这一基本原则。

“教育是最重要的防御,”Bourdon 强调,并补充道:

“这些骗局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不追逐具体攻击,而是专注于核心原则:绝不要在任何联网设备上输入你的种子单词。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即便应用看起来很合法。”

这突显了市场上一个关键的矛盾。开发者争先恐后地创建能够通过社交守卫恢复丢失密钥的“智能”钱包,而硬件领域却倍加注重隔离策略。

Bourdon 指出,Trezor 在教育方面投入巨大,以解密种子短语的神秘性,但前提很明确:在一个人工智能可以伪造你 CEO 的视频电话或交易所客服消息的世界中,唯一安全的数据就是从未触及互联网的数据。

AI 竞赛:交易所级别防御

如果把个人用户比作第一道防线,那么交易所便是那座坚固的堡垒。然而,今天的交易所不仅要防范试图突破资金库的黑客,还要提防市场操纵者和自动化财团。

BingX 的首席产品官 Vivien Lin 认为,人工智能(AI)是一把双刃剑,交易所必须负责任地使用。将 AI 融入金融领域不仅仅关乎交易机器人,更需要一种审慎的平衡与融合。

“AI 能帮助交易所识别模式、监控异常交易行为,并在漏洞演变为真实威胁之前加以发现。在 BingX,我们将 AI 看作一种预警系统,而非防护盾,帮助我们保持主动。”

—— BingX 首席产品官 Vivien Lin

在 24/7 全天候市场中,这种“预警”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人工安全团队无法每秒监控数以百万计的交易,以发现潜在漏洞。然而,将 AI 引入安全体系也引发了关于信任的问题。如果算法因“预测”威胁而冻结用户资金,这算是安全防护还是过度干预?

Lin 强调,解决方案在于自动化和人工监督之间的平衡。她表示:“自动化带来速度和精准,但信任仍源于透明。用户应了解 AI 的应用方式……AI 应该提升信心,而非造成依赖。”

因此,未来的交易所安全并不是一个“黑盒”。它是一种混合模型,AI 负责威胁速度,而人类则设计响应的伦理。

金融防火墙:代码之外的保障

虽然 AI 提供了数字盾牌,Bitget 的首席运营官 Vugar Usi 认为最终的安全层不仅限于数字,还应是财务上的。在这个充满黑天鹅事件的行业中,仅依靠软件来捕捉不法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技术防线被攻破,交易所必须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来吸收冲击。

“我们不能仅依靠代码在 100% 的时间内保持完美。这在统计上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安全意味着拥有可验证的财务安全网。这就是为什么行业正在向透明的保护基金转变。如果技术防线被攻破,用户仍需得到全面补偿。”

—— Bitget 首席运营官 Vugar Usi

Usi 指出,“相信我,兄弟”的银行时代已经结束。新的标准结合了主动的 AI 防御与被动的链上验证保险。

“储备证明是底线,但保护证明是未来,”Usi 补充道。“用户不应仅仅相信我们,他们应能够实时验证我们的偿付能力。我们正从一个模糊的时代迈向一个交易所赔付能力如同区块链般可见的时代。”

因此,未来的交易所安全并不是一个“黑盒”。它是一个混合模式,AI 处理威胁速度(BingX),而透明的资本储备则充当最终的安全保障(Bitget)。

机构困境:冷存储之外挑战

当个人担心网络钓鱼攻击、交易所关注模式识别时,机构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流动性与安全性。

多年来,机构托管的黄金标准异常简单,即深度冷存储。你可以离线生成密钥,把它们放在一个“地堡”中(有时是字面意思),并要求多名人员亲自签署交易。这种方式非常安全,但非常缓慢。在套利机会转瞬即逝的市场中,等待 24 小时从冷存储中调动资金显然是不可行的。

相比之下,多方计算(MPC)将私钥“碎片”分布在不同服务器之间,提供了速度,但一直被认为没有真正的物理隔离存储安全。

Arthur FirstovMercuryo的首席商务官(CBO),认为行业终于超越了这种二元选择。

“简单的答案:单靠任何一种模式都无法胜出——未来是分层托管。”Firstov 表示。

Firstov 描述了一种复杂的架构,这种架构模仿了传统的银行操作方式,但利用了密码学原语。他区分了静态资产管理公司(如 Grayscale)和活跃交易公司的需求,支持实时转账而无需放弃私钥的控制权。

“冷存储依然为长期的离线储备提供了最高的安全保障……它是静态管理资产的理想选择,但无法实现自动化。由 Fireblocks、Copper ClearLoop 和 Coinbase Prime 推行的 MPC 托管解决了活跃基金的这一问题。”

—— Arthur Firstov,Mercuryo 的 CBO

但据 Firstov 所说,真正的创新是阶梯式可编程托管的出现,它使得自托管与自动化和高频操作兼容,这也是为什么它将始终位于现代托管架构的最外围。

  1. 热层:基于 MPC 的智能账户负责实时执行和跨场地路由。
  2. 温层:受政策保护的环境保持运营流动性。Firstov 指出了“Stripe 的 Privy 模型”作为例子,其中加密后的钱包份额允许在严格合规的条件下使用。
  3. 冷层:传统的离线硬件保险库用于长线储备。

“真正的创新不仅仅是托管——而是托管之上的可编程治理。”Firstov 总结道:“安全性不再是仪式,而是代码。”

这一转变允许机构直接在托管基础设施中设置规则,例如“超过 100 万美元的转账需要三个批准”或“仅允许在这些白名单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自动交易”,将自托管从手动工作流转变为自动化就绪的操作系统。

玻璃屋:隐私与身份成本解析

当我们通过硬件和可编程托管保障资金安全时,最终面临的也许是最具哲学意义的挑战:身份。

区块链是一个透明的账本,每笔交易都可见。对于高净值个人和机构(“巨鲸”)来说,这种透明度是一种安全风险。如果全世界知道你的钱包地址,他们可能会抢在你之前进行交易、针对你进行粉尘攻击,或者对你进行实质性勒索。

Federico VariolaPhemex的首席执行官,承认在公共账本上实现完全隐私的梦想正在逐渐消逝,但他表示,这可能是市场成熟所需的必要妥协。

“在公共账本上进行频繁交易时,无法完全避免牺牲某种程度的用户隐私,”Variola指出。他提到了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平台,在那里大交易者基本上成了公众人物。

然而,Variola 提出了一种反直觉的观点:目前,中心化交易所(CEX)正在成为行业的隐私层。他表示:

“中心化交易所……几乎像是黑箱操作:一旦资金被转入并提取,链上痕迹就被有效重置。”

但依赖 CEXs 保障隐私只是权宜之计。长期解决方案在于密码学创新——尤其是零知识(ZK)证明和可验证凭证。Variola 设想一个未来:“建立一个可信、可验证的链上身份,让用户可以在控制披露程度的同时,获得更高质量的机会。”

这种“可验证身份”的概念允许用户在证明自己具有信用或符合 KYC 要求时,不必向公众透露整个交易历史。

数据瓶颈问题分析

然而,实现去中心化身份愿景仍然面临技术障碍。要在链上拥有“信誉”,需要历史记录和数据。目前,在高性能区块链(如 Solana)上存储大量历史数据成本过高。

Bernie BlumeXandeum Lab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认为这是缺失的一环:

“去中心化身份需要大量去中心化的历史数据,以便聚合成评分。如今,这些历史[数据]只能存在于链外,这使整个系统再次中心化。”

Blume 主张,要开启加密货币的“信誉时代”,我们需要在存储扩展性上实现突破。如果你的信用评分依赖于存储在中心化 AWS 服务器上的数据,那么问题尚未解决。

像 Xandeum 这样的技术方案旨在提供可扩展的链上存储层,使身份数据能够与金融交易共存,且保持不可变和去中心化。

总结:分层防御策略

展望下一个牛市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采用,“持有资金”的概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它不再仅仅是关于埋藏在花园里的钢板,而是一个分层的体系。

  • 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场自律的考验,使用硬件钱包,并抵制人工智能增强型社交工程的诱惑。
  • 对于交易所来说,这是算法的战争,利用人工智能在威胁成形之前就进行检测。
  • 对于机构而言,关键在于可编程治理,利用代码管理资金在热、暖、冷状态之间的流动。
  •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解决身份悖论至关重要,扩展存储和隐私技术,使我们能够在不暴露全部资产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身份。

文章免责声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請注意,我們的《服務條款與細則》、《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