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Binance)高管趙長鵬(CZ)表示,只有 0.05% 的 AI 代理需要代幣,此言論在加密貨幣和 AI 社群中引發討論。
他的評論突顯出開發者優先考慮代幣發行,而非開發有用的 AI 產品的問題。
趙長鵬談 AI 代理代幣的觀點
這位加密貨幣高管在 X(Twitter)上分享了他的看法,提醒 AI 開發者不要過於專注於發行代幣,而忽視創建功能性 AI 代理。
趙長鵬表示:「太多 AI 代理開發者過於關注代幣,而忽視代理的實用性。我建議先做好代理。只有在產品市場契合時才發行代幣。」分享。
根據趙長鵬的說法,99.95% 的 AI 代理不需要代幣。Satoshi Club 幾乎持相同觀點,表示略有不同的估計為 95%。
在這些討論中,一位知名加密貨幣分析師 Cato 指出 AI 開發者在獲取資金方面的困難。他提到 AI 代理的研發成本可能相當可觀。同時,許多投資公司主要關注財務回報。
Cato 表示:「對於許多投資機構來說,賺錢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在投資產品後,他們會迫使產品盡快改進,然後獲利。」指出。
這引發了對於投資者是否願意承擔AI 代理開發的「隱性成本」而沒有代幣激勵的擔憂。
雖然趙長鵬(CZ)承認加密籌資的力量,但他強調通過代幣籌資不應是最終目標。
他補充道:「使用代幣籌資是加密貨幣的一個強大用例,但在籌資後仍應專注於建設,而不僅僅是出售代幣。」補充。
代幣化 AI 代理失去優勢
同時,CZ 的評論出現在代幣化 AI 代理難以跟上非代幣化競爭對手的時候。來自 Cookie.fun 的數據顯示新 AI 代理代幣的發行速度放緩。
此外,AI 代理代幣的市值在過去 24 小時內下降了近 10%,至 56.2 億美元。

這些數據反映了投資者熱情的減退,並顯示出對 AI 驅動的加密解決方案的興奮正在降溫。
新代幣發行的減少暗示該行業的重心正從創新轉向財務收益,可能限制新想法和實際應用案例的出現。
另一方面,非代幣化 AI 代理持續蓬勃發展,因其專注於實際應用而非投機交易而獲得更多關注。具體來說,AI Agents Directory 的數據顯示,AI 代理的月均增長率為 36%。

然而,儘管興趣日益增長,基於 Web3 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在整體 AI 代理生態系統中仍只佔極小比例(3%)。
因此,趙長鵬(CZ)的評論對 AI 開發者和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警醒。雖然代幣化可以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籌資工具,但優先考慮真正的產品市場契合度對於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專注於構建實用的非代幣化解決方案的項目可能比那些主要由財務投機驅動的項目更持久。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