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質押和再質押協議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迅速獲得關注,因其能提升區塊鏈安全性和效率。然而,快速創新也帶來固有風險。
雖然這些協議能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收益,但也可能帶來系統性漏洞。BeInCrypto 與多位行業專家交流,以更好地理解質押機制的複雜性及其對用戶的挑戰。
再質押的崛起過去一年,質押從 DeFi 領域的新興概念演變為徹底改變區塊鏈網絡安全的機制。以以太坊為首,EigenLayer 領先,該協議提供了動態解決方案,克服傳統 Layer 2 區塊鏈的安全分散問題。
當以太坊在 2022 年轉向 權益證明(PoS)生態系統時,它用質押取代了挖礦,開啟了質押獎勵的新可能性,並確保主網安全。
傳統上,每個去中心化網絡都需自行開發和維護其安全措施,通常依賴 PoS 機制。這需要大量投資於安全基礎設施,對於新興網絡來說,達到像以太坊這樣的安全水平是具有挑戰性的。
為了減輕這一缺點,再質押的概念很快出現。這一機制是指已質押的以太坊被用來為其他主網元素提供安全性,如橋接、協議、預言機網絡和擴展解決方案。
「再質押基本上是為新協議提供經濟安全,通常使用已經用於其他安全的流動質押代幣,」Acre 的 CEO 和創始人 Laura Wallendal 告訴 BeInCrypto。
再質押提供了一個潛在解決方案,使較小的網絡能夠利用現有 PoS 鏈的安全性,從而增強其整體安全姿態。
EigenLayer 開創再質押協議EigenLayer 在 2023 年 6 月建立於以太坊之上,成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再質押協議。截至撰寫時,該協議的總鎖定價值(TVL)超過 150 億美元。

Sreeram Kannan 是該協議的創始人,他開發了這個機制來獲取 以太坊網絡 的安全優勢,並將其擴展到其他協議和區塊鏈。
EigenLayer 降低了網絡啟動和管理成本,並消除了新項目安全啟動的複雜性。通過使用他們的質押位置來進一步支持以太坊網絡上的其他應用,重質押者可以重新利用其質押資產並最大化收益。
Sasha Ivanov,Waves 和 Units Network 的創始人,說道:「重質押是一種完全有效的方法,有助於提高區塊鏈激勵的效率;從長遠來看,它將成為基於相同經濟激勵的多個去中心化協議的安全保障。」
然而,由於重質押出現不到兩年,它們仍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因此,像 EigenLayer 這樣的協議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和問題。
安全風險
隨著重質押協議的採用增加,與這些協議相關的潛在安全風險的擔憂也在增加。能夠在不同協議中重用質押資產可能提供更高的收益機會,但也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引入了新的風險層。
儘管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確保安全,這些合約可能會遭受重入攻擊和氣體限制問題等漏洞。
Matt Leisinger,Alluvial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產品官,說道:「每個重質押層都引入了新的智能合約,增加了被攻擊的風險。」
重質押機制的複雜性進一步增加了這些協議中智能合約出現漏洞和被利用的可能性。如果合約被攻破,用戶可能會損失資金。
還存在削減風險。如果驗證者被發現有惡意行為,他們的一部分重質押 ETH 可能會被削減。
Leisinger 解釋道:「重質押的代幣通常暴露於多個驗證者網絡。如果一個網絡表現不佳或違反協議規則,削減懲罰可能會在所有重質押層中蔓延。」
削減風險也可能削弱重質押協議最初旨在提供的安全性。
Leisinger 總結道:「假設你使用質押的 ETH 來保護多個 AVS,假設其中一個被削減。那麼基本上 ETH 會被扣留,顯然會受到懲罰,因此提供經濟安全的人未來可能不太願意提供經濟安全。」
當安全性受到威脅時,生態系統的整體支柱也會受到影響。
市場低迷時的流動性不足
風險暴露增加也帶來回報波動性增加。與加密貨幣一樣,市場下跌可能導致重大財務損失。
Ivanov 說:「重複使用質押資產於多個協議中解鎖了額外的賺取機會。然而,這仍然帶有波動性和由相互依賴引起的連鎖失敗風險。適度是關鍵。制定可持續的策略以追求適度收益,可以在可控風險暴露下提供回報。適度與清晰的風險理解相結合,對於用戶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收益追求至關重要。」
市場波動也會造成流動性風險。
Leisinger 說:「重質押經常將資產鎖定在非流動形式中,使得在市場波動期間更難退出頭寸。」
根據 Ivanov 的說法,這種降低的經濟激勵在市場下跌期間也會削弱區塊鏈安全性。
「如果本地區塊鏈代幣被重質押,市場崩盤期間可能會出現額外的負面反饋循環,這可能削弱保障區塊鏈的經濟激勵。例如,代幣價值崩盤可能導致被迫清算,增加賣壓,從而降低保障區塊鏈的經濟價值,這是驗證者維持運營的基本激勵。」
鑑於這些協議背後的金融架構,多次重質押本質上加劇了流動性挑戰。
高收益回報的風險雖然像 EigenLayer 這樣的協議推動收益最大化的界限,但更高回報的承諾也帶來其他考量。
自從重質押概念出現以來,許多協議提供這些服務。有些比其他更負責任。
Wallendal 說:「許多這些協議依賴炒作周期來建立吸引力,提供高短期回報,同時努力擴大用戶群並驗證其模式。例如,新協議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交易來可持續地支付驗證者,因此他們會增加額外的激勵來補償早期採用者。這是一種賭注,認為協議最終會實現長期穩定,或者是一種短期策略,在將資產轉移到下一個機會之前收集回報。」
雖然高年化收益率(APYs)對新手投資者來說很有吸引力,但他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相關風險。
Marcin Kazmierczak,Redstone 的聯合創始人兼 COO 說道:「一些再質押協議在 ETH 等資產上提供 15-20% 的 APY,這使得投資者在不完全理解相關風險的情況下追逐收益的風險顯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協議可以採用分級進入系統,例如,讓用戶從提供 5-7% APY 的簡單質押選項開始,然後再接觸更複雜和高風險的產品。」
對此,Ivanov 補充道:
「再質押協議類似於傳統的複利金融工具,有時價值可以憑空創造,這是 Warren Buffett 所謂的『大規模金融毀滅武器』。另一方面,再質押當然有其有效的用途,並不是創造新價值,而是利用既有的激勵來保護其他協議。壞的和好的再質押之間可能只有一線之隔,因此深入了解協議的實際運作方式至關重要。」
當協議優先考慮收益策略而非可持續性時,投機風險自然會上升。
Wallendal 說道:「再質押確實為啟動網絡提供了經濟保障,但它往往偏向投機。沒有明確的長期價值主張,用戶只是循環於協議之間以最大化短期回報。這已經不再是支持生態系統,而是追逐多個網絡的代幣曝光。」
投機也可能無意中影響任何區塊鏈基礎層的可信度。
Ivanov 補充道:「如果質押被等同於投機收益,這將質疑其作為區塊鏈安全和去中心化基礎的角色。」
隨著協議的完善,建立可持續的經濟模型將對其成功至關重要。
中心化問題
EigenLayer 是首個在以太坊上普及再質押概念的協議。如今,它已成為最廣泛採用的再質押機制之一。因此,它面臨著日益增長的中心化壓力。
「EigenLayer 通過作為多個協議的關鍵樞紐來集中風險,使生態系統更容易受到系統性衝擊的影響。
來自其他競爭者的競爭是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關鍵。
去年 6 月,Symbiotic 在 DeFi 領域引人注目地進入,獲得了來自 Paradigm 和 Cyberfund 的 580 萬美元種子資金。其首次亮相對目前由 EigenLayer 主導的再質押敘事構成了重大挑戰。
自那時起,其他替代方案也開始出現。
Kazmierczak 說:「雖然 EigenLayer 目前以超過 80% 的再質押市場份額占據主導地位,但我們看到 Symbiotic、Babylon 和 Solayer 等替代方案的出現。生態系統需要這種多樣性——超過 90% 的再質押資產由單一協議控制可能會帶來系統性風險,而多樣性則激發更多創新。」
然而,目前少數玩家主導再質押服務,提供了更仔細分析其缺陷的機會。
Ivanov 說:「另一方面,擁有一個大玩家也可以更快地測試這種方法。EigenLayer 目前的集中化地位允許觀察系統在現實條件下的行為,有機會比分散的生態系統更快地找出漏洞和低效之處。一個大玩家的快速測試促進了更廣泛生態系統的演變,通過在測試中獲得的關鍵經驗。」
隨著這些系統的成熟,該行業顯示出競爭者多樣化的潛力。
無障礙問題
教育障礙和對再質押協議的知識缺乏加劇了與此機制相關的主要問題的暴露。
隨著再質押策略變得更加複雜,這一問題也將上升。
Kazmierczak 說:「最近的調查顯示,只有約 30% 的 DeFi 用戶完全了解再質押背後的機制。我們需要更好的教育資源和風險可視化工具。在 RedStone,我們觀察到了解基本機制的用戶更有可能做出可持續的投資決策。」
用戶再質押越多,暴露的風險就越大。
Leisinger 說:「了解參與者的質押去向將非常重要。共享安全與本地安全之間存在一些風險——一個 AVS 你正在保護與多個 AVS 之間的差異,以及你是否在多個 AVS 之間共享安全。這將是有風險的,因為你可能會遇到一個節點運營商,即使你沒有質押給他,也可能影響你的質押。這帶來了投資者可能不會意識到的風險,因此應該對任何可能影響質押的風險向量或活動保持透明。」
最終,只有用戶自己有能力在參與不同的再質押協議之前進行自我教育。
Ivanov 解釋:「只有深入了解協議實際運作方式,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它。不幸的是,這無法避免。這需要通過對協議文件的批判性分析進行盡職調查,審計揭示再質押的處理方式,以及管理與利用用戶資產相關風險的保障措施。」
開發工具以促進更多投資者接觸這些機制,將有助於培養再質押協議的長期可行性。
Wallendal 總結道:「長期成功的關鍵在於讓這些系統更具包容性,並建立支持新參與者的基礎設施。雖然前進的道路需要時間,但我對未來充滿樂觀,認為可持續的質押收益將成為標準,而非例外。」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