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35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分析

07日 十一月 2025年 05:07 PST
值得信赖

2035 年不仅仅是日历上的另一个日期;这将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沉浸式数字环境与传统金融全面融合的一个转折点。

我们正在超越简单的数字交易,迈向一个可编程、透明且高度个性化的全球经济系统。问题已不再是这种变化是否会发生,而是如何进行治理,谁将掌控这些基础设施,以及普通消费者如何信任管理其财富的智能系统。

为探讨这一未来,我们采访了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先锋人物,包括 LCX.com 和 TOTO 全面代币化的 CEO & 创始人 Monty C. M. Metzger,BloFin 研究和期权部门主管 Griffin Ardern,Gate 的首席商务官 Kevin Lee,BingX 实验室的首席产品官 Vivien Lin,Phemex 的 CEO Federico Variola,Xandeum 的创始人兼 CEO Bernie Blume,以及 Bitget 的 Vugar。他们的共识是:未来并非某一技术的胜出,而是统一竞争模式的智能基础设施。

数字钱包之战:央行数字货币与去中心化对决

未来金融的基础争夺将围绕支付基础设施本身展开。世界是由国家控制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s)主导,还是去中心化的私人系统,如稳定币和闪电网络,将在全球支付和跨境结算中胜出?

行业共识强烈表明,这不会是赢家通吃的局面。共存与互操作性将成为 2035 年的定义性主题。

“到 2035 年,我不认为世界会选择一方,CBDCs 和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将共存,”Phemex 的 CEO Federico Variola 表示。他概述了战略性分工:“政府将青睐 CBDCs,以便保持监管和货币稳定,而开放网络如稳定币和闪电网络将在无国界的零售和 Web3 驱动的经济中蓬勃发展。”

这种战略性的共存被视为一种必要的二元性,而非妥协。LCX 的 Monty C. M. Metzger 强调了这两种模式的不可避免性:

“世界不会在 CBDCs 和去中心化支付系统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将同时使用这两者,”他确认道。

Metzger 继续说道:

“到 2035 年,我们将看到数以百计的大规模稳定币在诸如 Genius Act 这样的框架下运营,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共同提供货币稳定。但真正的变革将来自连接它们的系统。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全球稳定币结算中心,这正是 LCX 早在 2018 年就提出的愿景。未来的金融不是关于某一模式的胜出,而是关于构建一个统一它们的智能基础设施。”

稳定币的重要作用

虽然 CBDCs 提供了主权货币稳定的数字格式承诺,但稳定币和私有支付系统在采用和速度方面,特别是在高频跨境商务中,具有显著的结构性优势。

Griffin Ardern,BloFin 研究与期权部负责人,认为稳定币可能会在跨境交易中成为主导力量:

“原因很简单,先行者往往在支付方式上拥有显著优势,因为用户习惯和基础设施会与其对接。”Ardern 指出。

他建议,推广和实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成本最终可能高于已有稳定币的合规成本。

此外,Ardern 强调了国有数字货币在地缘政治上的限制:

“在去全球化的时代,央行数字货币通常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受到限制,这意味着它们的普及率将不可避免地低于那些限制较少、功能更灵活的稳定币。”

最终的主导模型将由信任和无缝功能决定。如 Variola 所言,如果央行数字货币保持封闭和限制,用户自然会转向开放且抗审查的选择。

Metzger 认为,最终拼图的关键在于能够连接这些竞争轨道的统一基础设施。

“真正的变革将来自连接它们的系统。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全球稳定币结算中心,这是 LCX 早在 2018 年所描绘的愿景。未来的金融不是某一种模式的胜利,而是建立连接它们的智能基础设施。”

简而言之,到 2035 年,央行数字货币将在国内金融中充当稳定、受监管的核心,而稳定币和去中心化网络则成为全球实时商务的动态、高效引擎,所有这些将通过复杂的结算层相连接。

AI 信任与个性化金融生活

如果支付轨道是未来金融系统的骨架,那么人工智能(AI,包括生成式 AI 和量子 AI)就是大脑。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将取代通用的金融建议,提供如此量身定制的服务,犹如在口袋中拥有私人财务总监。

Monty C. M. Metzger优雅地总结了这一范式转变:

“资金不仅会流动,还将思考,”这是一句话,我刚刚在 Bahrain 举办的 Fintech Forward 会议上说,会议由经济发展局和《经济学人》主办。

他继续说:

“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和量子 AI 将把金融变为一个有生命、学习的系统,实时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财富策略、自适应贷款以及智能资产管理。”

这种智能水平意味着投资策略将根据全球事件每日调整,贷款条款将根据实时的财务健康状况动态设定,储蓄计划也会无缝适应个人的行为模式。Vivien Lin,BingX 实验室首席产品官证实了这一趋势:

“人工智能绝对会实现高度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从量身定制的投资策略到定制化的贷款和储蓄计划。这是数据驱动金融的自然演变。”

算法信任壁垒咨询师解析

然而,从将 AI 应用于基本数据分析到信任其管理多代财富,这一跃进在心理和监管层面上是一个重大挑战。若要让消费者放心地将控制权交给算法,该行业必须建立起新的责任制和透明度基础。

指出了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措施:

“挑战在于确保用户能够信任这些系统。这意味着要有人类介入,明确说明推荐的产生方式,并严格执行数据隐私标准。用户应始终理解、控制并能否决 AI 的操作,这种智能与责任的平衡将定义真正的信任。”

金融领域 AI 的未来取决于明确建立“解释权”。消费者必须超越“黑箱”问题,理解 AI 在债务建议或投资配置中的逻辑。需要有一个监管框架来确保可审计性和人类监督,确保 AI 充当受托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建议引擎。

Vugar 来自 Bitget 强调 AI 应不仅仅是预测工具,还应赋能用户。他表示:

“到 2035 年,AI 金融领域的主要挑战将不再是产生回报,而是确保消费者感觉仍掌握着控制权。真正的采用取决于去中心化的 AI 治理,用户可以审计管理其资金的算法。AI 必须从一个复杂工具发展为一个透明、无需信任的受托人。没有去中心化保证,超个性化对用户而言只会转化为超风险。”

到 2035 年,最有价值的金融机构将不仅仅是那些拥有最佳 AI 的公司,而是那些拥有智能系统高度可验证信任的公司。

合规迷宫:监管规则与策略分析

加密资产、AI 与复杂数据隐私要求的同步崛起,为全球监管机构带来了三重挑战。问题在于 2035 年是否会带来市场参与者所期待的和谐的全球统一规则,还是公司将不得不应对互相竞争的司法管辖区拼图。

行业领袖们一致认为,到 2035 年,统一进程尚未完成。

Monty C. M. Metzger 来自 LCX 明言这种持续的碎片化:

“到 2035 年,我们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全球规则,而是一个多元分裂的监管格局。” 他解释道,尽管每个主要地区(欧洲的 MiCA、美国的新清晰度、亚洲的法规)正在引入新的框架,但“真正的统一只会在更晚的时候发生,如果它能发生的话。”

这种碎片化的格局为在全球舞台上运营的公司提出了独特的挑战和强大的机遇。

“对于新公司来说,赶上这一趋势将复杂且昂贵,”Metzger 警告道。

他认为,优势将倾向于从一开始就采纳监管优先策略的先锋公司:

“像 LCX 这样以监管优先为导向的先锋者,将拥有不公平的优势,能够在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和数据隐私的重叠制度下游刃有余,而其他人则苦于适应。赢家将是那些视监管为策略而非障碍的人。”

从竞争到深度合作分析

在缺乏统一规则的情况下,机构合作的性质成为主导因素。主要金融参与者会进行单纯的竞争,还是全球商业的需求将推动深度合作,如开放银行 3.0 和嵌入式金融的概念所示?

发展趋势显示,市场将迫使各方进行合作。高度个性化服务和实时全球结算所需的无缝体验要求数据和价值在传统机构的隔阂间自由流动。

这推动行业向一个金融服务直嵌入非金融环境的模式转变(例如,在预订航班时购买保险,或在购买数字资产时获得贷款)。

这一嵌入式金融生态系统不仅需要数据共享(开放银行 2.0),还需要共享基础设施和合规监管(开放银行 3.0),迫使即使是分裂的监管者也在数据标准化和身份管理等核心原则上找到共同点。

到 2035 年,机构合作将由战略联盟定义,旨在提供最无缝、合规的全球客户体验,利用监管作为可信市场准入的框架,而非障碍。

代币化世界:所有权与沉浸式金融

2035 年融资科技领域的最终支柱是万物的代币化。为现实世界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艺术品和大宗商品)创建数字、可编程的所有权凭证,可以说是自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全球市场最深刻的重构。

代币化承诺将通过解锁可编程性、部分所有权、即时结算和全球流动性,以一种传统市场无法比拟的方式彻底改变所有权。

蒙蒂·C. M. 麦兹格认为,代币化将成为广泛资产的主要发行和结算渠道:

“到 2035 年,代币化将成为从股票和债券到大宗商品及现实世界资产的主要发行和结算渠道。它将以传统市场无法比拟的方式,解锁可编程性、部分所有权、即时结算和全球流动性。”

他继续说道:

“现在,让我们明确一点——这不是一个小任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规模就达数十万亿美元,涵盖从黄金和铜到石油和能源的一切。要实现如此大量的价值链上化,需要在区块链上提供数十亿的抵押储备,并构建以加密为动力的结算基础设施。

“这是全球贸易结构的根本重构。挑战巨大,但机遇也一样:创建一个商品和资本可以如互联网数据般无缝透明移动的金融系统。”

这一变革趋势在其他行业领袖中也被广泛认同。

Xandeum 创始人兼 CEO Bernie Blume 强调这一变革的长期不可避免性:

“传统资产如房地产和股票的代币化是一种将从根本上改变一切的巨大趋势。虽然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其轨迹每天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相信诸如房地产甚至是车辆产权等所有拥有公共记录的资产,最终都会上链。关注未来十年这一趋势;这代表了资本市场的未来。”

这一变革的规模令人惊叹。Gate 的 CBO Kevin Lee 为市场渗透提供了具体的预测:

“在 Gate,我们亲身见证了这一转折点。基础设施的竞赛不会由谁拥有最炫目的技术来赢得,而是由那些发展成全球性机构级别代币化资产交易门户的交易所来赢得。”

“到 2035 年,我们预计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将处理超过 70% 的所有一手和二手代币化交易,效仿成为数字经济中的新型经纪行。”

Lee 指出,2035 年的支付轨道不会是赢家通吃;而是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s)和代币化存款共存的互操作生态系统。稳定币的年交易量已超过 Visa 和 Mastercard 的总和,达到 27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以 50 倍速度将达到 100 万亿美元。

Gate 正在为这一多轨未来进行建设,通过稳定币实现的跨境效率与国内 CBDC 的稳定性相辅相成,所有这一切都由智能结算基础设施统一。能够在这些竞争模型之间搭建桥梁的平台,而非押注单一赢家的平台,最终会赢得市场最大份额。

沉浸式金融的桥梁

代币化为这一新型所有权模式提供了后端基础设施,而沉浸式数字环境——元宇宙和增强现实(AR)则提供了前端访问和服务交付。

BingX Labs 的 Vivien Lin 解释了用户体验将如何演变:

“我们已经看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产正在上链,代币化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中的标准所有权形式……然而,要实现大规模采用,前端体验必须保持简单,大多数用户甚至不需要意识到他们在与区块链交互。”

随着沉浸式环境的成熟,它们将作为金融服务的直观图形化门户。想象一下,在一个 AR 环境中站立,看到您的房地产投资组合实时代币化价值在物理地图上的叠加,或通过安全的虚拟私人银行门户即时获取新债券发行的部分股权。

Bitget 的 Vugar 强调了交易所在将代币化从概念转变为商业现实中的作用。他继续说道:

“在推动 RWA 代币化普及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非法律问题,而是流动性的分散。交易所必须进化成为代币化资产的全球入口,提供机构级交易和部分所有权所需的无缝基础设施。”

“我们预计到 2035 年,集中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将促成超过 70% 的代币化资产的初级和次级市场交易,实际上取代传统经济中的经纪公司。”

Lin 强调了这种未来的无缝特性:

“随着增强现实(AR)和元宇宙等沉浸式环境的成熟,它们将成为金融服务的直观入口,使复杂的系统看起来无缝且熟悉。”

代币化资产与沉浸式界面的结合将使更多人能接触到复杂的金融服务,让通过直观数字平台获得的机构级产品惠及全球的零售用户。

Metzger 强调在全球贸易重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价值就高达数十万亿美元……要将如此规模的价值上链,需要区块链上提供数十亿的抵押储备和加密货币驱动的结算基础设施。这是一场全球贸易的基本重组。”

他总结道,最终的机遇巨大:“去创建一个如同互联网数据般无缝且透明地运转着商品和资本的金融系统。”

金融科技融合未来展望

通往 2035 年的旅程是一条由四股主要技术潮流交汇而成的道路。

  1. 支付轨道:未来的主流模式将是共存,稳定币将主导跨境效率,而央行数字货币(CBDC)则提供国内稳定,两者通过互操作性枢纽进行统一。
  2. 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推动超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但其成功依赖于强制透明度、可审核性和人机共同负责的监管措施,以建立必要的消费者信任。
  3. 监管:市场环境将保持多元分散,迫使机构采纳“以监管为策略”的方法,并通过嵌入式金融和开放银行 3.0 模型进行深度合作。
  4. 所有权:代币化将成为超过 30 万亿美元资产的主要发行和结算轨道,沉浸式数字环境将作为直观、无缝的全球访问和管理接口。

这场金融未来的转型并不是新旧交替,而是国家稳定与去中心化效率的智能整合,以及实物资产与其可编程数字形式的融合。到 2035 年,金融将变得真正可编程、全球可达且内在智能化。

文章免责声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請注意,我們的《服務條款與細則》、《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