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 Group,香港最大的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宣布推出其首个数字资产国库(DAT)基金。
该基金目标规模为 5 亿美元,将支持比特币和以太坊项目,同时推动全球采用的相关举措。
香港加密市场正式化HashKey 的这一举措表明香港有意在数字资产金融领域确立其地位。尽管加密市场仍然波动不定,但此类机构基金被视为引入结构化代币敞口的尝试。通过追求多元化的 DAT 项目组合,HashKey 旨在与 Web3 基础设施的更广泛发展保持一致。
DAT 模式指的是将加密货币添加到资产负债表的公司或基金。这一策略由美国上市软件公司 Strategy(前身为 MicroStrategy)开创,该公司自 2020 年开始购买比特币,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企业持有者,持有超过 63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其成功影响了其他公司,渣打银行估计,类似实体持有近 10 万枚比特币。
香港的股市正在见证“加密股联动”的兴起。上市公司积累加密货币,其股价随代币市场波动。这一做法在美国已广为人知,Strategy 的股票走势与比特币价格密切相关。如今,这一趋势正在亚洲引起关注。
包括博雅互动和华建医疗在内的香港上市公司已披露了大量加密货币购买。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协会于 8 月底成立,目前已有 49 名会员,总市值约 200 亿美元。许多会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大其代币持有量。
高管们表示,这一模式为无法直接持有代币的公司提供了间接敞口。在最近由行业知名人士参加的香港活动中,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将 DAT 结构描述为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参与数字资产而不违反直接持有限制的一种方式。
MetaPlanet 股价夏季大幅下跌一些高调的举措展示了市场的热情。与马云相关的云锋资本已承诺向以太坊投资超过 4,000 万美元。与火币创始人李林相关的新火科技宣布了一项 5 亿美元的“囤币”计划,突显了计划投资的规模。与币安相关的家族办公室YZi Labs也开始设立专注于币安币积累的基金。
然而,一些警示案例也突显了潜在风险。日本的Metaplanet成为全球第六大比特币持有者后,其股价在今夏经历了大幅下跌。分析师警告称,依赖发行债务或股权来资助代币购买的公司,在加密货币价格下跌时可能面临风险,这一循环有时被称为“飞轮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香港在网络交流和筹资方面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平台,但美国仍然是大规模执行的首选市场。美国的融资工具如 PIPE(私募股权投资)和 ATM(随时市场发行)提供的灵活性,使上市公司能够比香港的监管框架更高效地筹集资金。
香港在全球数字资产金融中的角色香港的定位反映了其作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桥梁的努力。尽管香港上市公司直接持有的资产规模仍低于 20 亿美元,但无论是机构资金还是上市公司似乎都致力于扩大参与度。
HashKey 推出的 5 亿美元 DAT 基金代表了亚洲持牌实体最具结构化的举措之一。同时,随着加密货币与股票的联动扩展,上市公司正在尝试新的财务策略。这些方法是否可持续,将取决于监管条件、资本市场的需求以及加密货币周期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