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正逐渐远离以太坊($ETH),转而选择专为其机构需求量身定制的区块链。
近期的发展,例如Klarna在另一网络上推出稳定币以及注重隐私的区块链如Canton的崛起,开始引发对以太坊主导地位的质疑。
稳定币转向新兴网络,以太坊面临挑战
11月25日,Klarna宣布推出KlarnaUSD,成为首家在Tempo上发行稳定币的银行。Tempo是Stripe和Paradigm合作开发的支付区块链。这一决定在加密货币社区引发了热议。一些人认为这是以太坊的利空信号。
“有人能告诉我这为什么不是以太坊的利空吗?一家大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推出稳定币重磅进入市场,却没有选择以太坊。如果Tempo不存在,那么这很可能会在以太坊或以太坊的二层网络上发行……Tempo正在争夺市场份额,而稳定币正是以太坊的主要论点。”一位分析师表示。
以太坊托管着主要的稳定币,包括Tether($USDT)和USDC($USDC),二者市值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驱动了大量网络活动及费用。Klarna选择Tempo,意味着其避开了以太坊的生态系统,可能会转移流动性和创新。
另一位分析师Zach Rynes强调,Klarna的决定显示出企业区块链的采用正在增加,而公共链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压力下黯然失色。
“再一次证明企业级 L1 链正扎根发展,而你喜欢的那些无差别的‘中性’公共链#375936正在被金融科技碾压,”他说道。
Canton Network的崛起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这是一个以隐私控制为核心构建的 Layer 1 网络。机构可以灵活选择可见性或限制性程度,从完全许可到完全私有的系统配置皆可实现。
尽管有这些差异,Canton上的应用依然可以在网络内相互连接和互动。高盛的数字资产平台(GS DAP)原生使用Canton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Canton展现出显著的资本效率,每1美元市值产生约96美元的真实世界资产(RWA)总锁仓价值(TVL)。相比之下,以太坊每1美元市值仅产生约0.03美元的RWA TVL。
那么,为什么机构正在远离以太坊呢?隐私可能是主要原因。像以太坊这样的公共区块链使所有交易永久可见,这对机构来说是一个核心挑战。
当银行或企业转移巨额资金时,这种透明性构成了重大风险。竞争对手可以分析模式,抢先进行交易,甚至揭示战略业务关系。
根据 COTI Network 的分析,采用 Web3 的企业常常忽视区块链透明性带来的潜在风险。文章指出,公有链上所有交易及元数据的公开,可能泄露敏感信息或削弱谈判筹码。这在符合 GDPR 等法律的监管要求下,揭示出商业机密。
这种脱节解释了为什么机构正在构建私有区块链或寻求隐私增强的公共网络。尽管透明度被称赞为加密货币的优点,但在处理数十亿交易和机密关系时则带来脆弱性。
这一趋势显示出分化:公有网络如以太坊适用于去中心化或零售用途,而机构则转向私有或专用链以保证隐私。在金融经历数位转型的过程中,以太坊能否重新赢得机构信任,或是专用网络将成为主流,目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