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Layer 2 与跨链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30日 九月 2025年 00:54 PST
值得信赖

特别感谢 Gate 的首席商务官 Kevin Lee 分享了他对 L2 实际效益和复杂性的见解。我们也感谢 Trust Wallet 的 CEO Eowyn Chen 对于简化碎片化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愿景,以及 CoinEx 首席研究分析师 Jeff Ko 对流动性挑战的分析。最后,感谢 LCX 的 CEO 兼创始人 Monty Metzger 和 BloFin 研究与期权部门负责人 Griffin Ardern,他们的独特见解为我们提供了通往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3 未来的全面视角。

区块链生态系统已达到一个转折点。曾经被视为单一的概念,如今已分化为一个充满活力且复杂的网络星系,每个网络都有其独特的目的、速度和成本。几年前,讨论的焦点是哪个链将主宰一切,而今天的对话则更加细致。重点已从单一的全能解决方案转向由 Layer 2(L2)解决方案和跨链协议推动的互联网络的未来。关键问题不再是这些解决方案是否会重塑格局,而是它们将如何在不让用户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

Layer 2 扩容成功的代价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Layer 2 的优势令人惊叹。它们是因应主要网络如以太坊的可扩展性问题而诞生的。以太坊主网虽然去中心化且安全,但其每秒交易量(TPS)仅约为 15 笔,这在高需求时期导致高昂的 Gas 费和缓慢的交易时间。L2 通过将交易处理从主链卸载,批量执行交易,然后将单一压缩证明提交到 Layer 1(L1)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

正如 Gate 的首席商务官 Kevin Lee 所强调的,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Arbitrum 每秒处理约 4,000 笔交易(TPS),每笔交易费用为 $0.10–0.50,而 Polygon zkEVM 达到 20,000 TPS,费用仅为 $0.01–0.10,相较于以太坊主网的 15 TPS 和超过 $10 的费用,这是一千倍的提升。”这些并不是渐进的进步,而是一次质的飞跃,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解锁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应用程序在拥挤的主网上曾经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一下高频交易平台、全球支付网络或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所有这些在 L2 上都变得经济可行。

BloFin 研究与期权部门负责人 Griffin Ardern 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类比,将 Layer 2 比作 PayPal 或 Wise 等传统金融平台。他指出,“资金仅在存款和取款时通过 Layer 1 交互,而交易、消费和应用程序都在 Layer 2 上进行。”这种方法有效降低了用户的交互成本,同时支持高性能应用程序,如订单簿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Ardern 指出,这些 L2 的开发成本不一定高于在 L1 上构建,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希望构建强大、高性能应用程序的开发者而言,他们无需受到主网容量的限制。

然而,这一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Kevin Lee 指出,这些“收益伴随着新的挑战:链间流动性碎片化、开发者管理多种安全模型的复杂性增加,以及用户在 L1 和 L2 之间桥接时的困惑。” 本质上,我们用一个问题——网络拥堵,换来了另一个问题——极度碎片化的用户体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用户可能在以太坊 L1 上有资产,在 Arbitrum、Optimism 和 Polygon 上也有资产。要在它们之间转移资金,必须使用桥接,这一过程可能缓慢、昂贵且技术上具有挑战性。

Monty Metzger,LCX 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简明地总结了这种权衡,表示“Layer 2 是以太坊的快车道——但我们用复杂性替代了拥堵。大多数用户不想了解桥接和燃料费。在 LCX,我们正在将这些抽象化——将多链速度整合到一个登录中,就像人们期望的世界级交易所一样。”

这种碎片化不仅是用户体验的问题,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根本挑战。流动性分散在多个链上,导致市场效率降低,交易者滑点增加,协议吸引和维持用户群体的难度加大。

跨链难题:安全性与互操作性之争

这种新现实使得用户体验成为大规模采用的核心瓶颈。正如 Trust Wallet 的 CEO Eowyn Chen 敏锐地指出的那样,“真正的挑战不仅仅是扩展网络,而是将这种碎片化抽象化。” 要让 Web3 的梦想成为数百万人的现实,用户不应被所在链的复杂性所困扰。他们只需关心交易是否“快速、安全且经济实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业正在超越单个链,迈向更互联的未来。这引出了这个不断演变的格局的第二个支柱——跨链协议。这些是连接不同区块链的数字高速公路,使资产和数据能够自由流动。但正如我们在一些高调的安全漏洞中所见,这些桥接也可能成为单点故障。对 Ronin 桥(6.25 亿美元)和 Wormhole(3.25 亿美元)的臭名昭著的攻击,提醒我们早期桥接设计中固有的脆弱性。

Gate 的 Kevin Lee 指出,最有前景的协议,如 LayerZero、Wormhole 和 Cosmos 的 IBC,正在从简单的“锁定和铸造”模型演变为更复杂、更安全的方法,如“消息传递和轻客户端验证”。传统的在一个链上锁定资产并在另一个链上铸造包装版本的模型本质上是有风险的,因为它依赖于一组可信的验证者来保护资金。然而,新一代协议使用更先进的安全模型。例如,LayerZero 使用 Oracle 和 Relayer 来跨链验证消息,创建了一个双重验证系统。同时,Cosmos 的跨链通信(IBC)协议设计了一个信任最小化的端到端安全模型,链可以直接验证其他链的状态,这是依赖外部验证者的重大进步。Lee 解释说,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减少了单点故障”,但并没有“完全消除风险”。他认为,安全的关键在于“多重签名共识、延时提款以检测欺诈,以及保险基金。”

CoinEx 的首席研究分析师 Jeff Ko 为这一讨论增添了另一个关键层面。他认为,主要挑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真正的瓶颈在于确保流动性效率,而不仅仅是生态系统中的可用性,”他说。L2 和其他 L1 的激增导致流动性分散在数百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贷协议中,降低了资本效率。Ko 建议,解决方案是“不仅仅是构建更多的桥梁,而是开发本地互操作性协议,以无缝聚合流动性池,并实现即时、安全的资产移动。”这指向了一个未来,跨链流动性不仅仅是资产的移动,而是创建一个可以从任何网络访问的统一资本池。

大众采用路径:隐形基础设施

这种对无缝、安全互操作性的推动指向了 Web3 演变的下一个逻辑步骤——“链抽象”。这是将我们嘉宾的不同观点统一起来的核心主题。其理念是底层技术应当隐去,留下简单、直观的用户体验。

LCX 的 Monty Metzger 是这一愿景的坚定支持者。他表示:“Web3 的未来不是多链,而是链无关。” “用户不关心他们使用的是哪个网络;他们关心的是它能否正常运作。要解决碎片化问题,我们需要统一的界面,而不仅仅是桥梁。” LCX 正在通过构建一个“集中化的网关,抽象掉复杂性,为用户提供一个登录、一个余额、一个体验——无论底层发生了什么。”这种方法代表了一种与完全去中心化愿景相对的观点,认为集中化、安全的网关可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同样地,Gate 的 Kevin Lee 描述了他们的策略,核心在于创建“隐形基础设施。”他解释说,他们的愿景是“在以太坊、Arbitrum、Solana 或 Cosmos 之间移动时,感觉就像使用全球支付卡一样轻松。”这通过统一界面、自动桥接和智能路由来实现,以找到每笔交易的最佳速度和成本。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景;它正在由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积极构建。他们正在解决跨链交换、资产管理和手续费处理的痛点,让最终用户无需操心。

Trust Wallet 的 Eowyn Chen 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将其框定为让“钱包和协议……感觉隐形。”理想状态是用户无需考虑他们的交易在哪条链上,只需知道它“快速、安全且经济实惠。”她补充说,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构建更好的桥梁或更快的汇总,而是创建一个将底层复杂性隐藏于用户视野之外的统一生态系统。这是从开发者中心思维向用户中心思维的强大转变。这就像从命令行界面到现代智能手机应用的区别。

结论

Layer 2 和跨链解决方案的时代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故事,更是一个行业与自身复杂性斗争的故事。早期去中心化的“狂野西部”正在让位于一个更加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基础设施提供商、交易所和钱包正在承担起复杂性的重任。他们正在构建入门通道和跨网络的高速公路,将一个支离破碎、仅限专家的领域转变为大众可无缝访问的现实。这场革命不会被公开展示,而是悄然在幕后进行。这种“隐形基础设施”是释放 Web3 真正潜力的关键,使其不仅强大,而且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使用。

文章免责声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請注意,我們的《服務條款與細則》、《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