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交易价格达到 117,000 美元,整个加密市场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行业已经在长达一年多的牛市中欢欣鼓舞。然而,加密市场的一个严峻现实是,崩盘总是潜伏在暗处。
那么,下一次加密寒冬和熊市何时到来?我们收集了自 2011 年以来的历次加密寒冬的数据,分析了熊市前的事件、宏观经济趋势以及当前的市场热潮。
这些数据随后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以预测下一次可能的加密寒冬和市场崩盘。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加密寒冬已发生次数统计截至 2025 年,已经发生了四次主要的加密寒冬。每次都是由不同的事件引发的(交易所被黑、ICO 崩溃、稳定币失败、交易所破产)。
然而,这些事件都伴随着价格长期下跌、投资者退出以及资金和创新的放缓,直到恢复阶段的到来。
2011年加密市场崩盘回顾- 在第一次大的投机泡沫后,比特币从约 32 美元跌至 2 美元。
- 这标志着第一次“加密寒冬”,尽管与后来的相比,这次持续时间较短。
- 由Mt. Gox 交易所被黑和监管打击引发。
- 比特币从超过 1,100 美元跌至接近 150 美元。
- 市场低迷持续了将近两年。
- 2017 年底比特币接近 20,000 美元后,在 2018 年 12 月崩溃至 3,000 美元。
- 数千个 ICO 代币失败,风险投资兴趣枯竭。
- 这一熊市持续到 2020 年底,随后新一轮牛市开始。
- 由Terra/Luna 崩溃引发的连锁清算,随后是FTX 的破产。
- 比特币从 2021 年 11 月的 69,000 美元高点跌至 2022 年底的约 15,500 美元。
- 下行趋势延续至 2023 年的大部分时间,复苏始于 2024 年。
每次加密寒冬之前,市场都经历了一段非理性繁荣、隐藏的脆弱性和风险过度集中的时期。
一旦重大失败暴露了这些弱点,信任就会消失,流动性枯竭,市场陷入长期低迷。
- 过度投机:每次寒冬都跟随在一个价格增长远超实际应用的炒作周期之后。
- 风险集中:
- 2011 年:交易所数量稀少。
- 2014 年:Mt. Gox 的主导地位。
- 2018 年:对 ICO 的高度依赖。
- 2022 年:对 Terra、FTX 和 CeFi 借贷平台的依赖。
- 杠杆与脆弱模式:保证金交易(2014 年)、无收入的 ICO 代币(2018 年)、高收益“无风险”产品(2022 年)。
- 监管与结构性冲击:中国的限制(2013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 ICO 的打击(2018 年)、全球监管机构对稳定币和交易所的监管(2022 年)。
- 流动性崩溃:市场薄弱或信任丧失总是导致抛售加速。
截至 2025 年,主要的美国和全球宏观发展
月份(2025) | 美国动态 | 全球背景 |
一月 | 经济开年疲软,第一季度 GDP 预计为负增长。 | 全球增长预测约为 3%(IMF 基线)。 |
二月 | 早期数据显示招聘势头疲弱;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 中国经济放缓持续,欧元区活动脆弱。 |
三月 | 通胀略有下降但仍高于 3%;美联储在放松政策上保持谨慎。 | 由于地缘政治风险,能源市场波动。 |
四月 | 增长趋于稳定;第一季度 GDP 确认为 –0.6%。 | 世界银行警告称,除衰退外,这是自 2008 年以来最弱的多年增长期。 |
五月 | 就业增长温和;通胀进展不均(服务业粘性)。 | 新兴市场对利率持谨慎态度;印度暗示未来可能放松政策。 |
六月 | 第二季度增长强劲反弹;年化增长率为 3.8%。 | 世界银行年中更新强调全球放缓风险。 |
七月 |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约 3.6%;美联储表示若就业市场疲软将准备降息。 | IMF 将 2025 年全球增长修正为约 3.0%,2026 年为 3.1%。 |
八月 | 新增就业 22,000;失业率 4.3%;由于住房和能源,通胀略有上升。 | 经合组织指出在美国关税上调前的贸易提前布局。 |
九月 | 美联储降息 25 个基点至 4.00–4.25%;ADP 显示减少 32,000 个就业岗位。 | 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走软;欧元区重新陷入收缩。 |
十月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部分数据发布延迟;关税达到数十年高位。 | 印度维持利率,暗示 12 月降息;全球通缩不均。 |
以下是我们目前在市场中的位置:
- 宏观(美国/全球):通胀有所降温但在某些领域仍然顽固;招聘放缓;美联储在第一季度疲软/第二季度强劲的情况下于九月首次降息;关税高企;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疲软。总结:政策在边际上有所放松,而非收紧。
- 市场心理:投机活动不均衡——迷因币/预售/叙事代币活跃,但整体山寨币的表现仍落后于前一周期的高峰。
- 机构:访问产品、托管和合规性有所改善;银行和管理者正在构建基础设施。这往往会在最终转折前延长晚周期的风险偏好。
- 加密市场的“冬天”并不是从“混合风险偏好”开始的。它们通常在杠杆、散户狂热和市场集中度达到顶峰后出现,并且宏观经济环境重新趋紧时开始。
- 当前的市场状况(首次美联储降息,全球增长仍然脆弱)表明我们处于风险周期的“早期而非晚期”。这种局面支持在下一次市场调整前,市场有更多的上涨空间和风险偏好。
下一次加密寒冬最有可能在2026 年第四季度至 2027 年第二季度之间开始。原因如下:
- 政策周期滞后:宽松或暂停期通常会延长风险偏好 12 至 24 个月,直到过剩再次积累。
- 机构入场:新产品渠道和托管标准化吸引资本流入,通常会延迟市场的最终顶部,而不是加速到来。
- 投机特征:尽管存在局部的狂热,但我们尚未看到广泛的、晚周期的过剩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山寨币的广泛参与和杠杆的增加。
- 宏观路径:全球背景的软化而非深度衰退,加上关税和不均衡的通缩,指向的是波动的增长,而非即将到来的严重紧缩——这意味着在明确转折前还有更多时间。
早期冬天(最早在 2026 年上半年)如果以下两种或更多情况同时发生:
- 通胀重新加速 → 各国央行重新收紧政策;美元飙升。
- 信贷或政策冲击(例如,重大财政僵局,大型新兴市场危机)。
- 稳定币或 CeFi 风格的失败导致流动性冻结。
- 监管突破限制美国/欧盟的分销或银行连接。
推迟的冬天(2027 年之后)如果:
- 通缩顺利恢复,美联储继续采取有节制的降息路径,机构配置范围扩大且没有重大崩溃,让市场逐步走高并延长周期。
- 流动性与政策:美元指数(DXY)趋势、实际收益率、政策利率路径、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
- 杠杆:永续合约资金费率持续高企,未平仓合约创纪录与市值对比,抵押品质量下滑。
- 市场广度/狂热:山寨币季节的广度推动,连续 10–20 倍的小市值币种上涨,散户资金流占比,新地址增长与价格的背离。
- 稳定币脉搏:稳定币总供应量(扩张=信贷;收缩=压力)。
- 对手方风险:链上/中心化金融压力指标,托管/交易所审计,储备证明的可信度。
- 跨资产风险:科技股/股票回调,高收益信用利差,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总结
预计在 2026 年之前,将有一波显著的风险偏好上升,这主要由边际上更宽松的政策和更好的机构基础设施推动,然后过度行为将为市场回调铺路。
下一个加密寒冬的最高概率窗口是 2026 年第四季度至 2027 年第二季度。
因此,将 2026 年视为一个利用市场强势的阶段,需保持纪律性的风险控制,并计划在市场狂热时逐步降低风险——因为寒冬总是在狂欢达到顶峰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