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在测试加密货币防御方面迈出了象征性的一步。研究人员展示了 IBM 的 133 量子比特机器可以破解一个六位椭圆曲线加密(ECC)密钥。
这一实验引发了关于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否会面临攻击的争论:是遥不可及的可能性,还是不可避免的威胁。
破解6位密钥:技术演示非灾难研究员 Steve Tippeconnic 使用 IBM 的 ibm_torino 系统,通过一种 Shor 风格的量子攻击破解了一个玩具大小的六位 ECC 密钥。
这台机器通过运行一个惊人的 340,000 层量子电路,从公钥方程 Q = kP 中推导出了私钥。
尽管这一突破令人印象深刻,但并不威胁真实的加密资产。比特币和以太坊依赖于 ECC-256(256 位椭圆曲线加密),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分析师指出,以当前的硬件技术,破解 ECC-256 仍然遥不可及。
然而,这次测试意义重大。它表明量子硬件现在已经足够强大,可以解决加密基础数学的简化版本。
正如量子科学家 Pierre-Luc 所观察到的,接下来的里程碑将是纠错和模运算——这两者都是将这些玩具实验扩展到真实世界密钥尺寸的关键步骤。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估计量子计算机在 2030 年前有 20% 的可能性破解现代加密技术。由于数万亿美元的资产现在依赖于基于 ECC 的钱包和区块链,这一风险被放大。
对于加密货币用户而言,眼下的危险并不是破解今天的密钥,而是“先收集,后解密”的情景,即攻击者存档加密数据,计划在量子计算能力成熟后解锁。
这一风险已经改变了国家的比特币策略。今年 8 月,萨尔瓦多将其 6,284 枚 $BTC 储备,价值 6.81 亿美元,分散到 14 个地址中。没有一个钱包持有超过 500 枚 $BTC。
官员们将此举视为对量子威胁的对冲,通过减少重复使用公钥永久可见的地址的风险来降低暴露。
量子威胁存疑“限制每个地址的资金可以减少对量子威胁的暴露,”政府解释道,并补充说,这一重新设计符合全球主权托管的最佳实践。
怀疑者认为量子威胁被夸大了。谷歌资深人士 Graham Cooke 驳斥了比特币面临风险的说法,称其数学“不可破解”。
“想象一下 80 亿人,每人拥有 10 亿台超级计算机,每秒尝试 10 亿种组合。所需时间?超过 10^40 年。而宇宙仅有 140 亿年历史,”Cooke 形象地说明。
他补充说,即便是微软、谷歌和 IBM 的进步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并指出比特币的数学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华尔街与量子安全区块链合作与此同时,传统金融(TradFi)正在提前布局。2020 年至 2024 年间,全球银行进行了 345 项区块链投资,支持代币化、托管和支付基础设施。
正如 BeInCrypto 报道的那样,一些机构已经在测试量子安全的数字资产。例如,汇丰银行在 2024 年试点了使用后量子密码学的代币化黄金。
这表明这些机构认为量子防御不是炒作,而是金融市场的未来需求。
加密安全未来发展方向六位破解目前并不威胁比特币或以太坊。然而,这表明量子技术的进展不再是理论上的,而是实际的、可见的,并且正在加速。
目前,ECC-256 依然坚挺。但正如 Buterin 警告的那样,加密行业不能掉以轻心。
“当量子计算机达到能够破解当前加密水平时,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他表示。
从像萨尔瓦多这样的主权国库到华尔街的代币化试点项目,金融界正在为后量子时代做准备。
讨论的焦点已不再是加密货币是否会适应,而是如何适应以及何时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