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週於香港舉行的 Web3 活動中,業界領袖強調實體資產(RWA)代幣化是區塊鏈邁向主流採用的重要演變。
Plume 的首席策略官馬淑儀在一次獨家訪問中表示:「這是我們整個行業的最佳時機。去年 DeFi 收益令人失望後,用戶正在尋找新事物,而我們已經準備好代幣化資產。」
閱讀更多:實體資產(RWA)代幣化的影響
專用區塊鏈引領潮流
討論中出現的一個關鍵趨勢是專為 RWA 設計的區塊鏈的發展,而非使用現有的通用鏈。
馬淑儀解釋:「所有這些公鏈都不是為 RWA 協議而建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建立這個 RWA 鏈,並在其上添加 DeFi 組合性,以便加密用戶更容易採用。」
MANTRA 的聯合創始人 Jayant Ramanand 預測:「在未來 10 年,我們將看到許多現有的可替代資產上鏈——美國國債、主權債券、股票。隨著這些資產上鏈,您將擁有可替代、可移動的價值,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即時轉移。」
監管挑戰與機遇
業界專家認為,監管確定性對於廣泛採用至關重要。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金融科技總監黃伊麗表示:「為了進一步釋放這項技術的潛力並鼓勵傳統金融採用,我們發佈了通函以提供指導。我們保持對所使用技術的中立,因為每個區塊鏈都有其優勢和限制。」
專注於 RWA 合規的律師梅薇薇觀察到,全球監管框架正日益趨於一致:「整體監管環境在虛擬資產定義、KYC 要求和合規標準方面正朝著高度融合的方向發展。」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首席金融科技官周喬治強調了他們的 Project Ensemble 計劃:「我們希望與業界探索創新的市場基礎設施,以便使用代幣化貨幣進行結算,並與領先專家和行業先鋒一起識別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和跨境用例。」
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橋樑
The PAC 的 JJ 表示:「這不僅僅是將線下資產上鏈,而是提供一種結構性變革,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其平台最近將一個約 1 億美元的量化基金進行了代幣化。
雖然金融資產將引領早期採用,但 VaultX 的 CEO Rachel Keum 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她的平台使用 NFC 技術將藝術資產代幣化:「我們的使命是通過賦能數字文盲的創作者和收藏家,在數字經濟中解鎖新價值,從而革新 RWA 所有權。」VaultX 已經在亞洲和歐洲的畫廊推出合作夥伴關係,為藝術家創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市場,讓他們從二級銷售中持續獲得版稅。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應用也在不斷湧現。Morph 的 EudemoniaCC 表示:「真正的分發從來不是為機構投資者,而是為了大眾。」其 Black Card 快速獲得了人氣。「我們試圖將支付和消費置於中心,讓人們在現實世界中花費他們的加密資產,同時將新受眾引入生態系統。」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