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顯示出改善跡象,總市值最近突破 3 兆美元。這一復甦表明投資者信心增強。
然而,嚴峻的現實是,今年上市的許多代幣也因缺乏可持續的增長方法而消亡。
風投家該負責嗎?
風險投資家正在實質上扼殺加密領域,因為他們選擇資助新興的加密產品僅僅是為了從中獲利。雖然這看似無害,但卻影響了行業的長期可行性。JokerRace 的 David Phelps 解釋了風險投資家在加密領域的運作方式:
Phelps 在推文中表示:「通常,風險投資的資金來自上層,幾年後公司會努力從下層獲取長期資金……但在加密領域,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公司從上層獲取資金,然後用這些資金以風險投資級別的估值鑄造代幣,接著努力提升代幣價格——用他們自己的代幣。」
然而,隨著市場條件惡化,風險投資家開始撤資,加密項目感受到其影響。根據 Coingecko 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僅在 2025 年就有超過 182 萬種加密貨幣失敗,而約 193 萬種成功上市。這比 2024 年的 138 萬種代幣失敗有顯著增加,令人擔憂的是,2025 年才過了一半。

失敗數量的增加突顯了行業內願景的轉變。最初作為金融革命的加密貨幣已經演變成為快速獲利的賭博。這一轉變損害了加密貨幣的原始目的。
在接受 BeInCrypto 的採訪中,Kronos Research 的 CEO 黃漢(Hank Huang)討論了加密項目如何區分自己與騙局並採取更強有力的立場:
黃漢表示:「從較小的市值開始吸引投資者的注意,顯示價格和市值並未被人為抬高。通過專注於可實現但令人興奮的里程碑、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提供清晰的路線圖,建立信心。在 DAO 模式下,社群有權做出關鍵決策,無論是選擇產品開發還是決定優先考慮哪個實用案例。這種方法促進了真正的參與,並且也表明我們正在共同建設,通過集體投入和合作創造長期價值。」
尋找突破之路
代幣和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對收入的關注。許多由風險投資驅動的項目依賴免費資金運作,提供免費服務直到資金耗盡。這種環境使得投資者對於支付類似服務持謹慎態度,即使替代方案更具可持續性。
問題隨之而來:加密公司如何轉型,創建基於真實價值和用戶驅動收入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依賴於代幣價格操縱和風投驅動的炒作?根據黃的說法,答案在於公司自身:
黃告訴 BeInCrypto:「加密項目應該從較小且更易管理的市值開始,避免因短期炒作而導致的高估值。重點必須從代幣價格激勵轉向真實的收入模式,通過收費、服務或用戶驅動的增長來實現。有了清晰且可達成的路線圖,項目可以緩慢但長期地發展,避免過度承諾和未能兌現,反而創造出可持續的價值,持續數年而非數月。」
簡而言之,加密市場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需要重新對齊其原始目標:創造財務獨立。這一轉變對於防止加密市場陷入全面危機是必要的。
免責聲明
根據信託計畫(Trust Project) 條款,本篇價格預測分析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視為金融或投資的具體建議。 BeInCrypto 致力於提供準確、公正的報告,但市場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在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人士。 請注意,我們的 《服務條款與細則》、 《隱私政策》 以及 《免責聲明》 已經更新。
